【專題探索】紅色供應鏈對我國電子零組件廠的影響評估
劉佩真 (2015/10/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0期》
近年來中國發展電子零組件產業的條件愈趨成熟,主要是中國憑藉政策優惠、人工成本優勢,成功使得全球人才、技術、資金不斷向中國境內轉移,其中也吸引全球各大電子零組件廠前往中國投資設廠,顯示中國電子零組件業正處於絕佳的發展機緣;另一方面,中國具有本土優勢,也就是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使得中國當地本土電子終端品牌廠占盡地利與主場優勢,為中國電子零組件業者提供穩定的下游出海口。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傾全國之力透過相關政策及資金的挹注推動品牌國際化、扶持電子零組件產業及擴大內需以支援其本土廠商的發展;故在上述有利的發展利基下,中國快速建構自有產業的供應鏈,執行進口替代政策,並企圖在未來力奪全球電子零組件霸權,顯示一場鋪天蓋地的紅色風暴正席捲而來。
隨著我國產業外移中國,以及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與崛起的影響,台灣優勢產業與中國同類產業間的技術差異持續減少,更何況中國在電子零組件產業的海外併購與產能擴充動作不斷,已逐漸對我國帶來替代壓力。甚至對岸擅於扮演行業中價格破壞者的角色,因而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已對原本在全球高科技產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台灣業者,帶來莫大的威脅及挑戰,特別是國內諸多二、三線電子零組件廠商的產品與陸廠同質性高、技術層次較低,而在缺乏技術與資金的支援,加以我國政府並無完善及明確的產業扶植政策之下,經營危機更顯嚴峻。
根據台經院研究彙整資料可知(附表),紅色供應鏈對我國電子零組件業各環節衝擊程度最大的是電池模組、電聲元件、中小尺寸面板,且短中長期均為高度影響。主要是由於電池模組、電聲元件的技術與資本密集度較低,陸廠積極切入後又挾其掌握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關鍵因素,因此競爭力得以快速獲得提升,對岸龍頭企業甚至成為Apple的主力供應鏈,顯示中國電池模組、電聲元件產業鏈在「去台灣化」的過程中,因重構而使中國龍頭業者獲得崛起的機會。至於中小尺寸面板則係因中國供給大量開出,加上搶單效應,導致我國廠商陷入虧損困境。
附表 紅色供應鏈對我國電子零組件業各環節的影響評估與因應對策
衝擊程度居次的是LED,程度將由短期的中度提升至中長期的高度影響,關鍵在於中國LED業者技術可望快速提升,且布局更加完整,輔以中國政策將持續創造照明應用市場的需求,當地業者將深度受益,我國企業遭到取代的效果更為顯著。
再者半導體、大尺寸面板、光學元件等短期內影響程度雖較為輕度,但中長期將升高至中度影響,反映台灣此三項重大行業製程技術的領先和精良優勢,短期內仍令中國後進者一時難以項背,不過隨著中國政府強力扶植,並以購併國際大廠為主來快速提升競爭力,可預見未來中國在半導體、大尺寸面板、光學元件等環節的自給率將有顯著的提升,其對我國的負面效益將逐步浮現。
紅色供應鏈、電子零組件、進口替代、高階製程、產業外移、技術領先、產業升級、差異化策略、跨岸合作、市場重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