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21世紀資訊革命,開啟雲端經濟體系
王仁甫 (2011/10/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0期》
未來在雲端服務蓬勃發展後,網路經濟將走入創意的時代,消費者對資通訊產品的喜好,將逐漸轉為硬體簡單化、應用創造化、 儲存銀行化及平台安全化的新消費模式,開啟雲端經濟體系,讓我國產業走向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產生產業進化的力量。在雲端啟動21世紀資訊革命之際,也會讓台灣原先的資訊服務業,產生大者恆大,小者恐難以生存的風險,台灣的資服產業,除尋求政府協助與合作,將商品和服務放上雲端外,也可基於長尾理論,發展尾端小眾利基型商品與服務,從原先服務廣大的中小企業外,進而將資源再投入服務全球大眾化的消費市場,產生新型態且具創新的殺手級競爭模式,改變產業體質。
如此,透過雲端運算再造製造業生產流程,降低中間成本,再由產業加入資通訊(ICT)融合,躍上雲端的新概念,使我國產業產生質性上的提升;換言之,首先以ICT產品透過雲端切入各產業發展,再由各產業與ICT融合,產生創新型的商品,提高產品價格,增加產品附加價值。
那麼,究竟雲端如何啟動21世紀的資訊革命?而開啟雲端經濟體系的方式又為何呢?說明如下。
雲端經濟體系即將形成
知識經濟透過網路科技的發展達到顛峰,ICT產品也由2000年的使用(Using)到近年來的雲端運算發展,促使分享(Sharing)型的社群出現,單一需求的使用平台都有使用雲端科技,例如:目前坊間使用地圖的相關搜尋引擎等。
什麼是雲端呢?根據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會同聯邦政府產業部門訂定雲端平台標準,將雲端定義為三大塊,分別為服務、能量與使用工具,在雲端服務上分為上層雲端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打破以往大廠壟斷的局面,世界各地的軟體開發者都可以在上面自由揮灑創意,提供各式各樣的軟體服務。中層雲端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打造程式開發與作業系統平台,讓開發人員可以透過網路撰寫程式與提供服務,一般消費者也可以在上面執行程式。基層雲端設備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將基礎設備(如IT系統、資料庫等)整合起來,像銀行的儲存櫃一樣,分隔成不同的房間供企業租用(圖1)。
圖1 雲端運算服務模式
簡單來說,雲端就是將儲存、運算等高耗能資源硬體統一放在遠端,就如同在天上的雲,當需要儲存或運算時,再連結至雲端以滿足工作、閱讀和視聽娛樂等一切所需。例如:當使用電子郵件時,只需要登入帳號、密碼,就可以取得使用空間,而所有郵件處理都不需要使用到硬體的儲存功能。
資通訊服務將更為快速且有效率,舉例來說,過去的防毒軟體難以了解是哪台電腦中毒,現在雲運算科技透過雲端追蹤與紀錄網路者的使用行為,立刻可以找出問題來源,以及將受感染電腦作緊急的修復動作,不僅更快速,也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硬體資源。
未來雲端服務蓬勃發展後,網路經濟將走入創意時代,具備創造性(Creating)的商用軟體產品將迅速發展,例如:現在最受全球矚目的微型應用程式(APP)等,將產生小資本、高創意和高度使用的創新軟體服務,形成雲端經濟體系(圖2)。
雲端運算、資通訊整合、製造業服務化、雲端經濟、長尾理論、雲端安全、產業轉型、ICT融合、數位基礎建設、高端軟體人才培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