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之新契機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之新契機

郭爵華  (2009/06/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6期》

六大方向因應節能減碳

全球氣候變遷最權威機構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氣溫日漸上升造成北極地區冰川大面積融化、海冰面積銳減、全球天然災害頻繁,這些環境變化皆證明,全球氣候正嚴重受影響中。面對地球資源逐漸的短缺,和傳統利用石化燃料或核能所驅動的電力,所引發的汙染與安全問題,許多先進國家皆致力於發展綠色新能源,以期待能減少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最終達到環境永續及發展永續的理想。

綠色能源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狹義的綠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亦即能取之不盡的天然資源,過程中不會產生汙染物,如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消耗之後可以恢復補充,很少產生汙染。而廣義的綠色能源則包括在能源的生產與應用中,選用對生態環境低汙染或無汙染的能源,如水、天然氣、淨煤等。

「98年全國能源會議」之「永續發展與能源安全」核心議題即討論到再生能源之推廣,並提出應用國際最佳可行技術,推動減廢減排,促進綠色生產、建構我國高質低排放的新產業鏈布局,創造綠色就業之議題。另外會議亦提出以系統能源整合產業、綠色產品(節能產品產業、節能設備產業)、綠色服務(能源服務業、節能驗認證產業)、綠色材料(節能材料研發產業)、綠色能源(太陽能產業、生質能產業等)、從產業發展角度,選取具發展優勢之產業,進行發展潛力分析研究等六大方向,以因應節能減碳商機,發展綠色新興產業。

未來為建立永續與低碳社會,除將經濟成長列為追求目標外,永續能源之發展,亦應著重在將有限資源做效率之分配,並以潔淨能源與穩定能源供應之課題上,創造經濟、環保與節能之願景。

 

台灣能源產業概況

(一)能源產業概況

台灣四面環海、地小人稠也缺乏天然資源,仰賴各種資源進口,又面臨全球能源危機,在過去幾次能源危機的衝擊下,政府為了保障台灣的能源供應,開始對於攸關民生經濟需求的傳統石油、瓦斯和電力這三種能源產業有較多的管制。

傳統上來說,能源產生的方式可分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沒有經過加工或轉換的能量資源,它們成為全球能源的基礎,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二次能源則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加工後,轉換成其他種類和形式的能量資源,例如:電力、煤氣、汽油等能源。
台灣能源產業之型態可分為內需型(一次能源)與出口型(二次能源)產業。內需型產業,例如:石油、瓦斯、電力等民生經濟必要之能源產品,受到政府嚴格管控與政策影響,大多屬獨占市場,僅少數屬競爭市場。出口型產業,例如:太陽能、LED等非必要之能源產品,依靠台灣堅強的製造能力並以出口為主,大多數屬於競爭型市場(附表)。

綠色能源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生質燃料再生能源低碳社會永續發展節能減碳產業布局能源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