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高等教育與產學連結機制現況剖析
李嘉華、張文穎 (2007/11/07)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1期》
人才供需間的落差與缺口
隨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高科技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現今高等教育體制對學生之訓練課程中,缺乏對產業實際運作狀況的訓練與認識。而且,國內高等教育體系學生畢業後,往往因能力不符合產業需求,而面臨就業困難的窘境,或者需藉由更深入的職業訓練課程,才能獲得就業之機會。然而從企業角度而言,雖然國內高等教育體系每年畢業人數眾多,但是企業在擇人時,卻不易招募到足夠的合適人才,這便形成人才供與需之間的落差與缺口。
為了瞭解國內高等教育人力之產出如何與產業鏈結,以增進高等教育與產業需求的配合程度,並作為產學各界參考,本文將就國內高等教育人力資源現況與產學連結機制檢視,並針對現有機制政策運作之廣度與深度進行剖析。
政府推動產學連結之組織運作架構
檢視我國目前人力資源現況,2005年就業人數約994.2萬人,推估2009年就業人數總量約為1,048萬人;目前我國現有大專院校共計163所,合計有130萬名學生,每年高等教育體系中可提供之畢業生人數高達30萬人以上。然實際上,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具學士學位者)投入勞動市場之人數,根據2006年師大統計的畢業生流向調查顯示,其就業比例僅達41%,另外有8.5%在待業中,繼續在學比例為26.7%,其餘則為服役中或其他。
據此預估,我國每年專上畢業青年失業人數有13萬人,此一現象顯示在廣設大學的情況下,我國勞動人口學歷普遍提升,但高等教育畢業生之失業情況亦同時攀升,高等教育之人才供給與產業人才之需求間,產學連結關係趨於薄弱。而此一現象則對於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教育政策勢必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國內產學之間無法銜接造成的人才供需缺口,近幾年持續的擴大,而政府為彌補產學間學用落差之情況,亦推動多項產學合作培育專業人才方案,以促進產學連結,共同培育適當人才。政府在運用政策工具方面,主要自1991年起透過各部會陸陸續續展開多項人才培育、環境建置等連結產學之計畫。現將我國目前的產學計畫整體運作架構與部會分工、整合之情況,繪製如附圖所示。
附圖 產學合作整體運作架構與部會分工、整合
我國高等教育人力產學連結之機制
從上文中可以發現,國內推動高等教育人力與產學連結所涉及的組織架構相當複雜,為能以較簡單方式來說明推動中的計畫,本文依計畫之主要內容與目標,將其分為兩大類別,包括(1)人力訓練型的產學計畫-產學共同培育高等教育人才,以計畫特性而言,其功能係在於訓練適合業界需要的人力,以滿足企業需要;(2)研發型的產學計畫-促進產學合作研發,此類型之計畫特性,則著重合作研究成果的產出,並藉由共同研發合作過程,促進高級研發人才的養成。以上的政策工具列舉如表1所示。
高等教育、產學合作、技術研發、人才培育、職涯發展、學用落差、技術移轉、創新育成、數位轉型、國際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