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日本再興策略與國家戰略特別區域法案的推動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日本再興策略與國家戰略特別區域法案的推動

施冠宇  (2014/01/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期》

   在全球化與資訊化的趨勢中,國際經濟情勢快速轉變,為許多區域和國家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包括區域經濟整合的競合、全球經濟成長推動力的轉移,加上匯率變動急速增加貿易摩擦,以及面臨低生育率及人口高齡化問題。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的國家,在金融海嘯後,面對全球新型態的貿易保護主義及新興市場的競爭,又受限於能源成本增加,以及財政緊縮困境使復甦趨緩,甚至過去作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國家也面臨產業高度集中,以及毛利率下滑的產業困境,以往的人口紅利也無法持續,低技術人力呈現短缺的危機,促使亞洲主要國家警覺過去的產業政策必須要調整修正,以解決包括內部的產業升級與外部的競爭環境結構改變的挑戰。

   過去在東亞扮演雁型理論領航者的日本,對於自身經濟發展的現況與困境,也積極提出因應的產業政策改革。日本安倍晉三帶領自民黨在2012年底國會選舉獲勝上台就任首相後,面對日本經濟長期的衰退與全球經濟情勢的新挑戰,提出日本經濟改革的三支箭,包括採取大幅改革開放的金融政策、靈活機動的財政政策,以及致力於帶動民間投資的成長策日本再興策略。其中,日本再興策略的方案在2013614正式推出,作為日本經濟增長戰略和中長期經濟財政運作的指引,以產業振興、刺激民間投資、放寬行政管制、擴大貿易自由化為主要支柱。

 

日本再興策略

   在安倍的成長策略中,首先就是要從基礎的法規與制度改革上著手,並分成三個不同範圍的單位來推動,分別是以戰略地區為單位、以企業為單位,以及以全國為單位,來加速推動大膽的結構性改造。其中戰略地區單位,即是通過國家戰略特區相關法案,來創設「國家戰略特區」,作為實現醫療、教育、農業、都市再生等各領域大膽的法規制度改革的試點。而以企業單位,即是透過產業競爭力強化法案中的「企業實證特例制度」,來作為鼓勵企業進入新領域產業的支援性政策。再輔以全國單位,即是針對日本國內新領域產業的法規灰色地帶問題,透過產業競爭力強化法案中所創設的「灰色地帶消除制度」,來解決企業遭遇法規不明的障礙,以促進企業加速投入新領域產業。

   因此,安倍首相為加速法規與制度改革來促進日本經濟早日脫離困境,在2013年秋天召開臨時國會(185回臨時國會),並將其定位為推動成長策略實行的國會,內閣推出數個與成長策略相關的重要法案,最終201312月臨時國會結束前通過了九項主要法案,包括最重要的國家戰略特別區域法案、產業競爭力強化法案,以及與農業相關構造改革的農業經營基盤強化促進法,和推進農地中間管理事業相關法律,以及可與農林漁業發展調和的再生能源發電促進相關法律、與醫療領域相關的藥事法和藥劑師法部分改正,和再生醫療等安全性確保相關的改革法案,以及電氣事業相關法律的改正等。其中的「產業競爭力強化法案」,提供日本政府以財稅補助等政策手段與鼓勵措施來加速促進產業的新陳代謝,將各項資源投入扶植具備生產力成長的潛力產業,以激發日本經濟再起飛。

日本再興策略國家戰略特區法規鬆綁經濟增長投資促進產業競爭力都市再生金融自由化貿易自由化企業創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