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挹注活水新動能 促進新創與高成長企業發展
鄭緯琦 (2014/06/09) 《台經月刊第37卷第6期》
近年先進國家紛紛將「高成長企業」、「創業」、「年輕企業」列為優先施政重點。在國內面臨經濟復甦力道疲弱與失業問題惡化之際,高成長企業所創造高比例的新就業機會,具有重要策略地位。爰此,本文將探討主要國家如何透過資金工具協助高成長企業持續發展,並檢視與比較我國協助企業成長的政策工具,作為未來健全財務協助措施之借鏡。
高成長企業財務需求特徵與問題
根據OECD(2010)出版「高成長企業:政府能做什麼可使其不同」報告,在各國研究團隊以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統計資料、訪談與個案研究等方法進行比較研究後,發現OECD主要國家高成長企業的特質,通常以小企業居多,並以年輕企業的高成長比重較高;同時,遍布各個行業,並非集中在高科技產業(OECD, 2012)。調查研究也發現「缺乏融資取得管道」為阻礙現有中小企業進一步成長發展的主因之一,而「創新與高成長企業」相較一般中小企業對於「資金取得管道」的需求更高。
Stefan Lilischkis(2011)研究中指出,歐盟高成長企業遭遇障礙主要是財務取得的問題,特別是小型、年輕與創新型企業在早期階段的現金流量表現通常不佳,因缺乏高價值的有形擔保抵押品,加上企業前景不確定與財務不佳恐無法支付債權融資的本利還息,通常不易取得早期融資的機會。另一個經常被討論到的高成長企業的障礙問題則是缺乏適當的業師指導與企業服務。
我國協助中小企業發展之財務方案
台經院(2013)研究指出主要國家促進高成長企業的政策與計畫實務中,「財務投融資」措施與計畫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通常包括:融資、股權投資(特別是早期階段)、研發創新或成長技能強化的補助(例如:研發補助、創新憑證、ICT 創新憑證、成長憑證等),主要目的在於彌補早期階段資金不足的缺口與後續發展的資金需求。若進一步檢視我國協助中小企業的財務投融資工具,可發現從創業開始至企業發展的整個早期階段,政府皆提供投資、融資、補助、輔導等各項財務融通相關支援(附圖)。
附圖 新創事業財務融通相關資源─階段別
近期政府協助高成長企業的最著名案例,便是2013年12月由韓國NAVER(LINE母公司)宣布以千萬美元正式收購的走著瞧(Gogolook)。走著瞧創立於2012年4月,2013年8月達損益兩平點,不到兩年就受到國外公司併購,為台灣新世代科技應用的標竿。在它快速發展的歷程中,政府在財務資金方面,提供了完善的支援(表1)。
高成長企業、天使投資、創投基金、早期融資、企業成長、資本市場、財務支持、創新創業、政策借鏡、產業升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