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日本能源政策之發展與借鏡
萬玟岑 (2014/11/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1期》
日本與台灣地理環境相似,同為處於地震帶的海島型國家,亦是依賴能源進口之國家。311福島核災之後,日本面臨核電存續、電力缺口及電力價格等之問題。於歐洲國家中,非核目標最為明確、達成率最高的國家是德國,而德國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廢核並且減少電力缺口,主要原因在於其電力不足時,可以向法國與俄羅斯購買電力,以平衡電力之供需;反之,日本與台灣若出現電力缺口,則無法透過此方式達到電力之供需平衡,且尚須面對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經濟發展力之間的課題。因此,日本在經歷地震與海嘯造成的福島核災後面臨的能源課題及因應方式,值得台灣進一步思考與借鏡。
日本能源政策之發展
(一)政策依據
日本國內自主能源有限,大部分透過向國外進口能源,因此能源結構會隨著國外情勢而有所改變。為因應此情況,日本於2002年制定了「能源政策基本法」(Basic Act of Energy Policy),作為執行其電力政策之基礎。在此法規範下,訂定了前三期的「策略性能源計畫」(Strategic Energy Plan)。然而,因福島核災的發生,核能對人們安全的影響受到廣泛的重視,為保障日本人民的生活、經濟與工業發展,日本於第四期的策略性能源計畫中更改了原先的能源政策方向,以長期性、全面性且系統性的方式規劃能源政策,期間至2018~2020年間,內容包含電力系統的改革、國際能源供需的情況,如北美頁岩氣(shale gas)對日本能源供給的影響等。
(二)日本能源供需結構面臨之課題
日本的自產能源僅有16%,其餘需仰賴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油、煤及天然氣,因此日本能源供需面臨一些結構性的課題,包含:
1.能源供給系統高度仰賴海外能源資源,因此能源的供應及價格會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日本必須想辦法穩定其能源供應的來源及價格,且不應過度依賴特定的供應者。目前日本的進口石油有83%、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有30%來自中東。
2.中長期的能源需求結構,可透過人口減少及科技創新等改變,如日本是高齡化社會,未來人口勢必會減少,又如透過科技研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
3.國際上新興國家對於能源需求的增加,會導致能源價格的不穩定,進而影響日本進口能源之價格。
4.全球的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排放量因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而增加,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公布的資料顯示,至2035年估計仍會增加另外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溫室氣體減量在未來仍會是各國包含日本在內努力的方向。
能源轉型、福島核災、日本經驗、3E+S政策、核能安全、電力缺口、進口能源依賴、再生能源發展、電價波動、能源自主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