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壇】正視創投業早期投資的資金缺口問題
趙文衡 (2006/05/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5期》
一個經濟體創新的達成,必須有許多條件配合,除了研發能力外,獲取發展創新產品技術並將之商品化的資金也是非常重要。在許多仍處於早期階段的企業,公司建置尚不健全且缺乏信用紀錄,較難經由一般融資管道獲取資金。創投資本(Venture Capital)與其他風險資本(Risk Capital)的投資標的,即是針對這些投資風險較高的公司進行預期高報酬的投資。由於這些風險資本的出現,得以彌補創新企業的資金缺口,對創新的發展十分重要。
在創新企業發展產品的過程中,一直到企業股票的上市、上櫃以前,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種子期、創建期、擴充期與成熟期。此四期的投資風險是越晚期越低。基本上,風險資本是在追求高風險高報酬,因此嚴格說起來,只有早期投資(種子期與創建期)可以稱得上風險投資,至於晚期投資風險已很低,有些幾乎與一般投資無異。在實踐上,創投資本多數仍從事晚期投資,其創業與風險的特性已經不高。目前真正從事早期投資的是所謂天使投資人。當然,這是世界一般趨勢,各國之間還是存有差異。
在幾個投資企業階段中,對於創新發展較為重要的是早期投資。在早期創新產品正在萌芽發展,創新企業亦極度缺乏資金,常常有許多新產品新技術因為無法獲得發展資金,最後胎死腹中,而使整個產業失去升級的契機。然而,早期投資風險高,交易成本也高,許多處於早期的企業仍是剛剛發展的中小企業,投資者較難判定哪些企業可以在市場存活,因此對於早期投資的心態十分保守。
如果早期投資對經濟體的創新如此重要,又如果缺乏早期投資已是一個市場無法解決的結構性問題,此時則必須靠政府的大力介入來改善此一問題。以下即就我國創投業的現況以及各國風險資本的政策做一介紹,最後則提出改善此一問題的三項政策建議。
我國創投業現況
台灣創投業自歷經2001年的蕭條後,就沒有真正的復甦過。在年度新增資本額方面,自2001年新增資本額由前一年的260億元驟減至60億元後,在2003年緩步攀升至204億元的水準,但到了2004年又驟降至128億元。平均2001~2004年的新增本額較1997~2000年減少45%。在新設創投家數上也有相似的趨勢,2001~2004年平均新設創投家數較1997~2000年減少54%。在新增投資金額的表現更是不佳。2001年投資金額自前一年的308億驟降至81億,2003年也不過回升至165億,而2004年隨即又降至152億。平均2001~2004年的新增投資額較1997~2000年減少48%。比較新增本額與新增投資額的減緩程度可以發現,新增投資額衰退的幅度比新增資本額的幅度為大,顯示缺乏可投資的案源的情形應比募資不易來得嚴重。
早期投資、創業天使、創投資金、種子期投資、風險資本、政府基金、基金的基金、創新發展、天使投資人網路、政策建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