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永續發展目標下的5G應用案例
鄭人之 (2020/12/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12期》
因應氣候變遷及節能減碳意識抬頭,聯合國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目的在實現關於企業實踐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ESG),並助於社會達成經濟成長、建立公平及友善發展環境。此外,伴隨全球各國5G頻譜釋照及電信業者相繼開台,透過快速實施5G網路布建,將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社會經濟成長(Socio-Economic Growth)。根據IHS Markit (2019)預測,至2035年全球5G帶來的經濟價值將達13.2兆美元。
在聯合國SDGs框架下,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透過跨垂直產業應用場域結合5G生態循環系統,建立潛在經濟與社會價值的衡量方式,其中生態循環系統包括頻譜、基礎設施、設備、服務、影響與安全性,前述六個重要的關鍵構面涉及多方利益相關者相互依存的關係,故釐清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提出可採取的行動,對5G網路布建至關重要。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嘗試透過5G應用案例、利益相關者訪談與跨產業研討會,歸納出5G應用案例對於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架構。
WEF (2020)以5G對社會影響性連結聯合國的SDGs,各垂直產業應用案例透過功能驅動因素,包括超大頻寬(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超可靠低延遲(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安全性(Security)、超大連結(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mMTC)、功率效率(Power Efficiency),將可促進5G案例布建。此外,隨著5G網路布建期程趨於成熟,將可創造巨大的經濟與社會價值。
最終,透過一系列5G特性的技術應用,實現促進產業發展、增強城市與市民的互動體驗,相關利益相關者之間亦可進行更全面的整合協作。
永續發展目標趨勢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書」(Our Common Future),正式開啟永續發展的新模式,將永續發展目標訂定為「既滿足當前世代人類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且滿足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過程」,亦即在環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達成經濟成長、創造社會公平與環境穩定的狀態。
隨著氣候變遷對全球環境威脅加劇,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召開第21屆締約方大會(COP21),參與各國當時凝聚共識並以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C作為減碳目標。於該年度,聯合國提出17項SDGs作為2030年需達到的永續發展目標(表1),各國政府、集團企業、自然人都將作為此目標過程中的一員,企業必須倚靠「永續性」提升國際間品牌形象與聲望,企業永續經營的條件在於普遍需取得社會的支持,聯合國也透過永續發展目標指南(SDG Compass)的「五大流程」引導企業達到永續發展目標,遵循該份指南的企業最終可制定出高透明度的永續報告書及傳達企業自身發展的商業核心策略。
表1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5G發展趨勢與生態循環系統
有關5G生態循環系統係指涵蓋5G中所有關鍵領域之間的相互依存,需要個別在領域中採取某些行動,以觸發生態循環系統的啟動與保持循環的動能。5G生態循環系統的關鍵領域,包括頻譜、基礎設施、設備、服務、影響及安全性,利益相關者則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進行協作、協調、擬定決策,並將對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組成要素產生相互影響,依序說明如下:
5G、生態循環系統、永續發展目標、智慧農業、4K直播、自動駕駛、產業促進、社會影響、技術應用、跨產業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