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碳捕存之國內外社會溝通案例與推動策略研析
林軒如.尤晴韻.陳柏誼 (2024/11/0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1期》
根據2021年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發布「2050年淨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門的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報告指出,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被視為實現淨零排放的重要技術途徑之一,從化石燃料轉型為清潔能源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國際上CCS技術雖然逐步成熟,但因多數民眾缺乏地質學背景,對CCS相關知識仍感陌生,這種認知落差成為推動CCS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而「社會科技系統」概念即強調社會與科技需協同發展及互相適應,因此,本研究分析各國成功的社會溝通案例,如澳洲、美國、日本、挪威等國家之CCS計畫成果,各國案例顯示社會溝通是CCS計畫不可或缺的一環,且需長期推動,透過逐步凝聚共識,獲得社會支持,以加速能源轉型。
2020年IEA於「清潔能源轉型中的CCUS」(CCUS i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報告中提及支持民眾意識與教育之重要性,並進一步強調計畫開發階段應儘早啟動社會溝通相關工作。綜觀國際上推動之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計畫,各國於計畫開始初期或更早階段,皆已著手啟動社會溝通活動。故本文將透過研析國際上社會溝通推動方式,以及了解我國產官學研各界社會溝通推動現況,進一步以系統性之方式研擬社會溝通之推動策略建議,以作為我國未來發展CCS技術之參考,為CCS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碳捕存、社會溝通、CCS技術、能源轉型、透明資訊、參與式溝通、利害關係人、科技認知、知識轉譯、在地支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