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與經濟改革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與經濟改革

莊朝榮  (2014/06/09)    《台經月刊第37卷第6期》

2014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持續趨緩

   2014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成7.4%,雖持續趨緩,但仍在成長目7.5%上下可接受的範圍內。其中較明顯的變化是,固定資產投資與工業生產的成長速度,都2013年顯著下滑。不過2014年第一季服務業GDP的比重2013年第一季47.9%提高49.0%,高於工4.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雖然投資的增速下滑,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值成長速度卻有所加快2014年第一季最終消費支出GDP成長的貢獻率64.9%2013年同期提1.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是在上升的。不過,近年來經濟成長速度趨緩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是長期趨勢抑或是短期現象?有無可能是經濟轉型改革導致的好轉現象?是值得探究的課題。

 

資源分配錯置的代價

   資源分配錯置是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主要因素之一。儘管過去經濟高成長有很大部分是資源分配錯置造成的,但資源分配錯置的負面效應持續累積至今,確實使中國在環境與資源上付出昂貴的代價。資源分配錯置源自於地方經濟分權的制度安排,造成地方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地方政府為追求高經濟成長,無所不用其極的利用融資平台,以高投資帶動經濟高成長。不可否認地,這種人為促進經濟成長的模式,無疑將付出要素成本扭曲和資源配置低效率的巨大代價。根據日本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伍曉鷹的研究指出,從平均每人GDP的角度看,儘管採取了過度的行政干預和政策推動等手段,中國經濟和東亞經濟體各國在相似階段上的成長表現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勞動生產率上,中國經濟卻遠落後於同一時期的東亞主要經濟體。

   中國在勞動生產率上的落後,意味著要實現同樣的平均每人收入水準,中國需要投入更多勞動力或更長工作時間。如今中國面臨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的問題,要提高勞動生產率不能再依賴增加更多勞動力。而過去由政府人為地推動技術升級,只會使效率問題更加惡化。因為在高經濟成長模式下,往往只能繼續維護既得利益集團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強化既有的經濟結構,阻礙制度創新,很難進行改革或改變,也就無法提高勞動生產率。由於解決效率問題靠的是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也就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功能。因此,當前中國正在推動經濟改革,讓資源分配有效率,必須進行破壞性的創新,經濟成長減速是必然結果。


人口高齡化將降低經濟成長的潛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從2014年第一季的就業情況來看,就業狀況是很穩定的,但從廠商的調查研究中顯示,很多企業招募工人不容易。這說明未來就業可能不是政策面臨的首要約束問題,相反地,人口高齡化帶來的新增就業人口不足倒是需要警惕的因素。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系統分析室主任李軍根據在一定條件下的模型模擬預測結果顯示,2021~2025年期間,人口高齡化因素可使中國每年平均經濟潛在成長率下降2.2個百分點。人口高齡化因素在短期內對經濟成長的影響還不大,但隨著高齡化程度的提高,其影響效應將不斷顯現。

   從人口統計資料來看,2012年底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1.9億,占總人口14.3%2013年底已超2.0億,占總人口14.9%201265歲以上的人口的比例9.4%2013年上升9.7%2012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9.4億人,2011年減34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69.2%201316~59歲(15~59歲,改變原因未說明)勞動年齡人口9.2億,2012年減240萬人,占總人口67.6%。勞動力人口2012年出現幾十年來的首次下降,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轉變,引發人們擔憂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和經濟成長趨緩的前景。短期內需要關注的高齡化影響,主要是對勞動力減少的預期可能會不斷增強,勞動力短缺也將成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經濟產業轉型結構改革人口高齡化微刺激政策城鎮化國有企業投資增速經濟成長財政改革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