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以邱秀錦的比喻再看國民所得恆等式的誤用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以邱秀錦的比喻再看國民所得恆等式的誤用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5/07/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7期》

2018年我曾寫兩篇文章說明國民所得恆等式的可能誤用(陳博志,2018a、2018b)。最近美國不滿各國對它的貿易出超太大,而要依各國對美出超占美國對該國進口金額的比例高低,作為美國要對各國課所謂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的主要依據。這政策包括美國一些頂尖經濟學者在內,很多人都認為理由不足而且很粗糙。在反對或批評美國的言論中,有不少是依據國民所得恆等式,而主張美國的貿易入超是因為美國自己支出太多,特別是政府赤字太高所造成,並不能怪別國。但這種說法卻也因誤用國民所得恆等式而有點粗糙。所以本文擬再補充說明國民所得恆等式的更多道理,希望減少大家的誤用和濫用。至於依出超比例課稅或要求外國升值的不當則須另文分析(陳博志,2021)。我在2018年主要是說明國民所得恆等式本身不可誤用的性質,本文則要說明不宜在經濟體系或經濟模型中,只拿其中一條式子出來做太多申論的原因。


邱秀錦「輪子在轉所以汽車在跑」的比喻

經濟體系中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十分複雜,即使最龐大的經濟模型都只能包括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要做很多簡化的假設。因此不只很多因果關係不易釐清,要向一般人說明這中間複雜性,以及簡化之推論的可能不當,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更何況很多人常只看到理論或實證模型中的一角甚至一條方程式就拿來做推論。1980年前後,我太太邱秀錦在行政院主計總處做經濟預測,對總體經濟關係相當熟悉,她用輪子在轉和汽車在跑之間的關係,來解釋很多人只用局部現象或甚至一條式子就主張經濟變數間之因果關係的不當。她的比喻在貿易收支問題上恰好十分合用。

汽車輪子轉動時,汽車通常就會移動,輪子轉愈快,汽車就跑愈快,因此人們很容易就會說,汽車能跑是因為輪子在轉。若光由現象來看兩者的關係,這說法通常沒錯,只有少數時候輪子可能懸空或打滑而空轉,或者是車子滑動或被拖動而使輪子跟著轉。但只要對汽車這個比經濟體系簡單很多的系統有一點點瞭解,就知道輪子在轉即使是汽車在跑的直接或表面原因,也不是汽車能跑的根本原因。汽車拋錨不動時,大家都要先看油或電是不是用光了,引擎和傳動系統有沒有故障,或者車子是不是被什麼障礙擋住。很少人會先去轉動輪子看它有什麼問題,或直接請人來換輪子。但在經濟政策尤其在貿易收支問題上,認為問題出在輪子或先想到要修輪子的人還真的很多。這主要是因為經濟分析方法有一個很簡單的公式,可以把貿易出超和全國超額儲蓄這兩個現象連結在一起,像車子在跑和輪子在轉常是連在一起一樣,使人忘掉了引擎和經濟模型或經濟體系中其他方程式與機制的存在,而誤以為就是超額儲蓄造成出超。

國民所得恆等式, 貿易失衡, 超額儲蓄, 美國貿易入超, 不公平政策, 邱秀錦比喻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