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綠色智慧治理平台初探——從英國及螞蟻的淨零數位治理談起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綠色智慧治理平台初探——從英國及螞蟻的淨零數位治理談起

錢思敏  (2022/08/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8期》

   在COP26會議後,各國在淨零策略上紛紛採取行動,並且宣示碳中和的時程,加速淨零的目標,包括2030減排45%2050淨零碳排,同時要加速產業淨零轉型,運用清潔能源、減少化石燃料,發展低碳產業(例如零碳車輛、船舶、飛機、建築等)。台灣也提出2050年淨零碳排發展路徑,行政院召集相關部會召開「淨零排放路徑專案工作圈」,已經在20223月底完成2050年我國淨零排放路徑相關規劃。

按李永正(2022)對歐盟雙轉型政策的研析,已提及麥肯錫發現歐盟要邁向淨零,數位技術及政策治理必須負擔起三成左右的貢獻。事實上,採用數位技術對於淨零碳排的重要性,並不只出現在歐盟,英國各個層級政策平台也都相當重視如何善用數位工具及平台,以提升各個環節淨零的效能。

本文的主旨,將從英國皇家學會所提出「為淨零而運算」倡議為起點,接著探究英國政府如何透過數位工具,對產業及民眾的減碳提供整合與協助,最後將綜合設想台灣可如何建立綠色智慧治理平台或是參與他國的智慧治理平台倡議。

 

為淨零而運算

2021年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提出為淨零而運算(Computing for net zero)的倡議,期待藉由數位科技促進政府、學界、產業和第三方合作去創造「地球數位分身」(planetary digital twin)或是「保護地球可操作的控制迴路」(control loop)

數位分(digital twins)是一種系統性模擬方法,運用感測器蒐集各方面的數據,並以電腦創建、模擬和計算符合目標的活動,給予設限的最佳解決方案,以這樣的方案資訊來模擬與調適實際的運作。最知名的案例,就是美GE建立了風力發電渦輪裝置感測器,以蒐集資料,並模擬成為渦輪分(Turbine twins),連結諸多渦輪分身而成為風力發電廠分身,同時也蒐集天候等外部資料,整合這些資料,建立起可以模擬電廠運作的模型,成為風力發電廠的數位分身。然後,利用所建立起的數位分身,嘗試各種回應外部的參數,進而改善發電效能。

這樣的「數位分身」模式,其實可以在許多減碳的氣候行動中採用,例如:

1.在電網中,數位分身可以模擬大量分散式能源,並模擬各種用電需求及發電對應情境,在預期供電不足時,即時打開備用電源,以維持再生能源為主的電網穩定(1)。

2.在城市中,數位分身則是用以模擬城市中的行為,確實也有許多國家,像是新加坡、上海、杜拜均已開始創建城市的數位分身,旨在幫助改善城市設計和城市生活;而英國除在倫敦的建物設置感測器,嘗試建立倫敦建物的數位分身外,在國家層級也有計劃以改善基礎設施是如何建造、營運和報廢,以維持基礎設施運作韌性而建立數位分身。

3.在交通領域,交通網絡數位分身可以使公共當局和車隊營運商優化流量。

淨零碳排數位治理數位分身氣候行動減碳平台螞蟻森林空氣品質監測碳帳戶智慧電網環境決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