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亞太地區海纜業者投資與布建考量趨勢研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亞太地區海纜業者投資與布建考量趨勢研析

吳怡仲  (2022/10/07)    《台經月刊第45卷第10期》

   海底通訊電纜承載全球99%的網路流量,為全球最重要的網路骨幹。近年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影響,且各國皆更加重視數位技術,積極推動數位化政策與措施,造成全球網際網路流量與數據需求遽增,進一步帶動海纜產業發展,促使全球海纜業者持續增加海纜的投資與布建,海纜工程業者亦積極升級與維護海纜。


超大規模平台業者主導新海纜布建

(一)滿足雲端OTT需求

海纜產業與頻寬的使用息息相關,根據TeleGeography截至2021年的統計,超大規模平台業者使用的網路頻寬占全球使用量比例,已從2012年前的不到10%,成長至2020年的66%,此一變化反映海纜產業內部的重大變革。2016年後因雲端與OTT (Over the Top)服務應用快速發展,導致超大規模平台業者對網路頻寬需求遽增,開始投資布建海纜,以滿足其高頻寬、低延遲及高備援的網路需求。

2008Google開始投資海纜布建,成為全球第一家投入海纜產業的大型科技公司,並自2018年起開始布建私有海纜系統連接全球自有雲端數據庫,藉此擴大服務區域、節省成本,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應用服務。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截至2021Google已獨自擁有10,433英里(約16,790公里)的國際海纜,並與Meta(原Facebook)、AmazonMicrosoft共同擁有57,709英里(約92,874公里)的海纜。

緊追其後Meta近年加速收購海纜,並透過與海纜工程業者及國際主要電信業者合作結盟的模式,將其所有的海纜總長度2016年的10,621公里,增2022年的80,191公里。相較之下AmazonMicrosoft較著重在資料中心的布局,採取購買海纜使用權之策略為主,較少參與海纜布建。截2021Amazon已擁有18,987英里(約30,557公里Microsoft則擁有4,104英里(約6,605公里)的國際海纜。

在此趨勢下,GoogleMetaAmazonMicrosoft等超大規模平台業者逐漸取代以往由多國電信業者自組的聯盟,從網路容量買家搖身一變成為海纜網路容量擁有者及市場領導者。同時因超大規模平台業者須滿足世界各地資料中心連結需求,故近年不少新建的海纜登陸於以往較不會登陸的地點,如跨大西洋海纜多登陸於愛爾蘭西岸或丹麥等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園區持續新增之處。另為更加接近客戶與合作夥伴,超大規模平台業者漸有將海纜登陸站設備、連接空間、電力等委託資料中心業者管理之趨勢,即將海纜直接連結至資料中心。例如:美國洛杉磯Equinix LA4資料中心即提Google私有海Curie供電設備與海底線路終端設(Submarine Line Terminal Equipment, SLTE),亦提Google FASTER海纜連結服務。

亞太海纜數位基礎設施海纜布建路徑多元化地緣政治海纜網路韌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