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國際天氣災害管理系統平台掃描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國際天氣災害管理系統平台掃描

劉彥蘭  (2006/03/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3期》

    根據美國能源部報告,扣除物價上漲因素,1960年以來,因天氣原因而導致的自然災害理賠數,已經增長15倍。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主席、保險業倡導Eugene Linden 說,氣候變化對我們經濟及生活方式所造成威脅的後果並不遜於恐怖主義。據慕尼克再保險公司在2000年度自然災害情況分析報告所載2000年度全球發生的自然巨災次數達到歷史上的新高,總數超850起,1999100餘起,比年代平均數則多200件。11950~1999年氣候造成的經濟損失逐年增加趨勢。

 

1 氣候相關災害,全球經濟與保險損失呈上升趨勢(1950-1999年)

img1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波士頓的災害損失評估機構分析指出,2004813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陸的颶風查理給該州帶來的電力中斷、農作物受損、大型主題公園與遊樂場營運受挫等相關經濟損失高達200億美元,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颶風之一。

天氣因子包括氣溫、降雨、積雪與風速等,各天氣因子所衝擊之產業與所受的天氣風險均有異,以氣溫為例,涼夏衝擊冷氣業者,反之暖冬影響能源業者的營收狀況(參1)。

 

1  天氣對產業之衝擊分析表 

 

因此,為分散與減低企業天氣風險,1998年起國際間已推出天氣保險與天氣衍生商品,作為企業規避風險的選擇策略,藉以延續企業生命,進而實踐永續經濟的理想目標。 

 

氣候風險管(Weather Risk Manage-ment)的起源與意義

氣候風險管理的起源可追溯1996Koch EnergyEnron兩家能源公司,為美國威斯康新州中密爾瓦基市的寒冬破天荒地推出天氣衍生商品,而1999年天氣衍生產品正式進入期貨交易所。天氣風險管理是一種金融工具,用來為易受天氣影響的行業,如能源、農業、冷飲、服裝、旅遊等行業提供保障。譬如,在世界盃期間,韓、日的旅館、餐館預計都將有很高的盈利,為了防止壞天氣對生意的影響,日本的金融機構推出相應的天氣衍生指數,為這些企業提供天氣風險管理服務。

天氣風險管理天氣保險天氣衍生商品氣候變遷CME交易所氣候期貨產業避險巨災債券台灣天氣保險永續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