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產業智慧化投入現況與未來推動方向
蔡雅娟 (2016/09/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9期》
產業智慧化之背景
全球化因素與區域競爭加劇,迫使業者重新思考在產業價值鏈中所扮演之角色;加上產品週期縮短、成本壓力日增,使得傳統自動化生產模式,已無法滿足業者需求,故自動化系統有必要轉向智慧化製造。
全球IT與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製造業注入全新面貌,如何優化現行的工廠管理機制、提升產業鏈的靈活應變,為產業是否轉型成功主要因素,因此科技為製造業進化之關鍵。主要國家與全球業者均有所共識,認為製造業發展必須朝智慧化製造方向邁進。智慧化製造主要透過整合物聯網、雲端、大數據以及通訊科技等,縮短產品到市場的時間,因此智慧化製造將改變過去生產模式。
歐債危機期間,歐洲各國經濟陷入衰退,反觀德國因擁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讓經濟得以維持成長,顯示製造業對經濟發展較具穩定性。2013年4月,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德國提出了「工業4.0」(Industry 4.0)的概念,正式宣告智慧化製造的時代已來臨。
產業智慧化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必要條件為國內要有完備的科技基礎建設,其次軟、硬體設備與系統需加以串聯,才能發揮智慧化功能,最後為業者需導入相關設備,落實產業智慧化。製造業分布相當廣泛,從高科技的資訊電子業至傳統產業的金屬機械、化學與民生工業,各業別在生產過程所需的設備與技術截然不同,故產業之間智慧化程度勢必存在明顯落差。此外,智慧化製造為各國正在積極推動的政策方向,其並非為已成熟的技術且廣泛被業者採用。
主要國家相關政策與措施
除了面臨全球貿易競爭激烈、產品少量多樣化之外,另外全球已開發國家,受人口老化與少子化之衝擊,就業人數下滑恐出現生產力短缺危機。主要國家因應勞動人口下滑,無不積極推動數位製造、智慧製造等相關政策,本文蒐集德、美、日、韓、台等五國產業智慧化相關政策(附表),比較其鞏固國家產業發展與競爭力之相關規劃。
附表 各國產業智慧化相關政策
產業智慧化問卷調查分析
2015年台經院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內容為國內製造業各產業智慧化的現況調查,其中包含企業智慧化投入情形,以及企業對產業智慧化未來之看法。產業智慧化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智慧製造、工業4.0、數位轉型、產業升級、自動化設備、物聯網應用、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才培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