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淨零趨勢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角色與應用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淨零趨勢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角色與應用

林若蓁.王穎達  (2023/12/1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2期》

俄烏戰爭讓國際間確信需積極增加多元的燃料來源,而氫氣多年來於工業、半導體業的製程應用相當普及,氫燃料電池經化學反應所產生之潔淨電力與熱的特性,可廣泛利用於不同技術應用提供電力,先進國家已將氫能商品化並融入生活中。由於我國氫能產業供應鏈已相當完整,並已有供給關鍵零組件予歐美供應鏈,惟需更多政策引導以增加市場需求,讓產業鏈有機會布局全球淨零市場,並為我國下一個綠能明星產業鋪路。

 

氫能被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及各國政府視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然而氫能的角色與應用,社會各界仍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因此本文將就我國氫能政策的目標與做法、氫能常見的疑慮,其於淨零排放政策目標下所扮演的角色、國際可借鏡之處,以及台灣未來可展開的政策進行探討與省思。

 

近年全球淨零意識抬頭,亟需穩定的潔淨能源基載電力,因而各國紛紛投入數百億美元規模進行研發、示範與投資,主要應用方向則為各式產氫、儲氫與運輸技術;以及結合風電、光電等綠能進行電解水產氫等多元應用。

 

我國氫能的政策目標與做法

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圖」的2050目標(表1),氫能將占電力供給的9~12%2023年發布之「12項關鍵戰略氫能戰略」的方案內,主要政策包含:(1)階段一:2022年完成環境、消防及安全環構盤點和規劃混氫發電示範計畫;(2)階段二:2025年前完成間歇性氫能試燒計畫,以及天然氣與氫能混燒累積發電裝置容量達91MW(3)階段三:2030年天然氣與氫能混燒累積發電裝置容量達91MW;燃煤混氨累積發電裝置容量達800MW。除上述的三階段外,也預計將針對氫能的應用、供給和基礎設施提出細部的目標和配套工作,摘述如下。

 

 


1   台灣2050淨零轉型氫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
 

項目

目標年度

重點摘述

應用

~2030

1.引進國際混燒技術、以既有天然氣/燃煤機組整改試燒

2.開發使用氫氣作為煉鐵製程還原劑

3.推動氫燃料電池大客車導入實際客運路線進行示範驗證;開發100 kW高功率高電壓氫能動力模組系統

4.建構國內氫能發電運維能力及強化人才培育

2040~2050

1.擴大導入混/專燒發電,氫能發電2050年達9~12%

2.建立工業應用氫能技術,布局氫氣減碳製程

3.導入氫能鋼鐵冶煉技術,達成淨零碳排

4.完備國內氫能載具運輸安全法規及檢測能量,構建氫能應用環境

供應

~2030

1.產氫評估及技術開發,如開發天然氣重組產氫與碳捕捉封存系統整合技術

2.國際氫供應鏈資訊交流及技術合作,如評估國際氫生產及供應鏈、推動與國際氫供應產業合作

3.氫氣進口評估及前期示範,包含液氫接收站評估前期示範、混氫進口國際合作

2040~2050

1.與國際氫主要輸出國建立氫氣供應鏈

2.建立國內自產氫能力、本土化關鍵技術,穩定長期氫氣供應

基礎設施

~2030

1.建立氫氣輸配基礎設施,包含天然氣管線混氫及監測技術前期評估、移動式加氫站建置示範

2.建立氫氣之高壓輸、儲基礎技術及設施,如研發高壓氫氣儲運系統材料

3.完善國內氫氣液化等輸儲基礎設施,如液氫輸儲技術開發及導入示範

2040~2050

1.大型氫輸儲基礎設施

2.發展加氫站營用商業模式

3.擴大氫氣供應網絡


資料來源:國發會,「台灣2050淨零轉型『氫能』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20234月。

氫能技術燃料電池潔淨能源再生能源淨零排放產業轉型國際合作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台灣能源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