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對外直接與主權基金投資之成效與展望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對外直接與主權基金投資之成效與展望

孫明德  (2008/05/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5期》

中國外人直接投資及布局

中國政府在其「十四大」會議中首次提出「積極擴大企業對外投資與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政策,「十六大」會議中進一步強調「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針,在2007年10月中國「十七大」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強調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

早期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由於其內部資源有限,因此致力於「招商引資」,積極吸收國際資金前往中國設廠投資,並進行貿易獲取中國當時亟須的外匯,當時的中國尚欠缺對外投資的能力,1990年之前,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僅24億美元,當時僅少數國有企業在海外設置營業據點,投資主要集中於北美及紐澳,以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為主。而1990年後至2003年期間,隨著中國經濟及貿易的逐步發展,中國對外投資布局逐漸轉向亞洲,對外投資金額也有所成長,此一期間之年平均對外投資金額為26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率為22.7%。200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58%為亞洲地區,地點主要為香港、韓國、泰國、澳門、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其中香港一地便高達43.62%。此外中國也與香港、新加坡、孟加拉、伊朗、巴基斯坦和緬甸合作承包工程,以及新加坡、日本、韓國和港澳等進行勞務合作,其投資目的與1980年代相比,已有所轉變。

2004年起,在當時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下,由於中國外匯存底快速增加,不僅增加了人民幣貨幣供給,也提高了中國房地產及股市的泡沫化壓力,因此中國政府希望透過對外投資,除了去化過多資金的目的外,也為其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對外投資獲取國外技術、天然資源、品牌及通路,以促進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中國商務部及外交部於2004年7月發布「對外投資國別產業導向目錄」,由政府主導國有企業擴大對外投資(不含金融類投資),2004當年投資金額為55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90%,此後更一路擴增。依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不含金融)金額達187.2億美元,較2004年大幅成長2.4倍,且累計至2007年底止,中國外人直接投資累計總額已達920億美元(其歷史數據及趨勢如附圖所示)。

        

   1990~200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與趨勢圖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成效分析

為了探討中國對外投資的績效,本文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所公布之「對外直接投資績效指數」(Out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 OND),將中國與其餘金磚三國(巴西、俄羅斯及印度)、亞洲四小龍(台、韓、港、新),以及東南亞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等進行比較,以了解中國對外投資的績效(請參見附表)。該指數的編製,考慮各國經濟規模不同,難以採取絕對金額單獨進行比較,因此該績效指數中考慮了單一國家對外投資占全球對外投資總量比率,以及投資國GDP占世界GDP比重(其計算方式請見注釋),以每三年為一期進行比較分析。

中國對外投資主權基金FDI績效走出去政策品牌併購國有企業投資資源布局金融投資國際管理挑戰全球化戰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