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數位時代下先進製造的人才培訓政策——以英、美做法為例
王偉鴻 (2021/09/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9期》
許多先進國家陸續提出發展「先進製造」概念,不論是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英國「高價值製造戰略」、日本「綜合創新戰略」等,各國在推動先進製造業時,都聚焦在先進製造的人才發展策略與技能培訓政策相關議題,因此人才培訓議題是攸關推動先進製造成功與否的關鍵基礎建設。
英美兩國在推動先進製造的人才培訓上,不約而同向德國學徒制取經,可見學徒制培訓有其參考價值,也說明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政府和企業都需要調整既有的人才培育模式,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解決數位經濟時代下的技能落差現象。然而德國學徒制培訓已有百年以上歷史背景和條件,已非我國短期可標竿學習的對象。故本文將以英美兩國做法作為標竿案例,梳理分析英美兩國政府為發展先進製造業,如何透過政策工具引導企業願投資於學徒培訓,以及兩國在先進製造的學徒培訓做法,期待對我國目前尚未明朗化的先進製造人才培訓政策,提供相關的政策參酌意見。
為何英美先進製造要採用學徒制培訓
(一)英美發展先進製造出現嚴重的技術人才短缺和技能落差
英美兩國推動先進製造都面臨嚴重的技術人才短缺和技能落差,其人才缺口主要是執行智慧設備操作端的技術人才,也很難從既有的勞動市場中找到合乎企業需求的技術人才,造成許多職缺無法被填補。例如英國在2017年發布的「產業策略白皮書」指出,英國製造業已經有嚴重的技能落差現象,英國目前正面臨30年來最嚴重的技術人才短缺問題,這對於英國先進製造有不利影響。根據德勤調查(Deloitte)報告也點出,到2025年為止,美國先進製造需要填補近350萬個相關工作職缺,大量缺乏製造技術人才,且技能落差將導致其中200萬個工作空缺無法被填補。
就國內產業調查,根據台經院(2021)發布的「台灣高階製造發展現況與人才需求調查」報告指出,台灣企業發展先進製造的主要人才缺口,主要反應在智慧設備執行端的技術人員為主的職缺。這現象也說明台灣廠商不斷擴大興建智慧工廠買先進設備,持續投資新技術與產品研發,卻要面臨日益惡化的技術人才短缺和技能落差的挑戰。
先進製造、學徒制、技能培訓、企業參與、學徒培訓稅、租稅抵減、技術人才、產學合作、英美案例、政策誘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