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提高我國出口動能的思維

 

台經月刊

 

【社論】提高我國出口動能的思維

台經院  (2014/03/2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3期》

   我國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內需市場規模較小,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較為不足,因此長期必須仰賴貿易活動帶動經濟成長。隨著全球貿易活動的持續發展,我國也成為高貿易依存度的國家;換言之,現階段國際貿易景氣波動對我國經濟影響甚巨。以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而言,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前,我國出口貢獻度對經濟成長率的相關係數0.72,但1998年至今,則大幅提高0.97,顯示出口動能的榮枯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成長率的重要因素。然而,從財政部的統計數據卻顯示,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我國的出口動能出現明顯波動,但成長趨勢卻走緩的現象。例如2008年全球景氣因金融海嘯影響使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金額成長率200710.1%驟降3.6%2009年更是大幅衰退-20.3%2010年因基期低,成長率高34.8%2011年回復至正常水準12.3%20122013年則又急速降-2.3%1.4%。如此數據也促使政府相關單位急於提出擴大我國出口動能相關方案,希望能在短期間快速提高我國的出口金額。

就出口波動之議題,文獻上總是希望尋找出口波動之因子,但往往忽略了釐清出口波動來源之必要性,這也是政府當前在提升出口動能必須注意的。影響貿易潛在因素多不勝數,但根據我國的出口波動來源,則可以對應至不同潛在因素。若能事先掌握貿易出口波動之來源,將能更精準掌握影響貿易出口波動之因子,有助於未來政府研擬相關政策以促進我國出口。因此,政府在規劃提高出口動能策略時,應先瞭解出口波動之來源為何?如此方能就其來源提出不同的因應對策。

就需求面而言,在景氣低迷時,所得減少造成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之餘,同時伴隨著產品的替代效果發生,迫使消費者捨棄高品質,改選物美價廉商品,像是日本、西班牙等地的百元商店,皆是於景氣低迷之際所崛起。由於全球景氣變動,將直接改變市場的產品需求,並間接的改變產業的競爭力,這兩者的變化,都會對我國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造成影響。而競爭力因素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取決於我國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品質,若我國出口品質優於競爭對手,當市場需求減少時,具競爭力的產品能減少景氣波動對我國出口貿易之衝擊;反之,若是我國出口品質劣於競爭對手時,景氣低迷將帶給我國出口雙重挑戰。

就供給面而言,消費市場上產品的供給來源主要為當地廠商與國際廠商,而消費市場會隨著當地產業發展,而產生進口產品的結構性改變,將影響我國對該市場的出口項目,像是早期我國電子產業下游廠商外移至中國,但因中國電子產業上游發展不成熟,因此仍需依賴進口我國電子零組件。但隨著中國整體電子產業供應鏈日趨成熟,其電子產業下游廠商選擇就地取材以降低成本,如此中國的進口結構隨其產業發展而出現變化,自然影響我國電子零組件對中國的出口。

根據上述的說明,我們可以將影響進口國對我國進口成長金額波動的因素分成三個構面(1)進口國的進口市場需求變化(2)進口國的進口結構改變(3)我國在進口國進口市場的競爭力。當然,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這三面向的影響因素可以是彼此相關的。

若當地國的進口市場因景氣波動而總進口減少,這當然會影響我國出口到該國的金額。若是短期波動,則無須擔心;但若是長期趨勢,則政府應該要注意分散市場的可能性。例如:我國近年來積極開發新興(如東協)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進口國的進口結構改變說明進口國的需求產品特性發生變化,如果我國無法生產與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出口金額當然一定減少。近年來我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出口金額成長率明顯趨緩即是這個因素。而產品競爭力的構面則取決於我國產品本身的品質(研發、創新)及行銷能力(品牌),這當然是產業推動的問題。

若我國的出口動能提升策略能依循上述三個構面去規劃與確實執行,必能提高在我國進口國的出口金額。但須注意的是,即使出口金額增加,卻未必能提高我國產業的附加價值。這個觀念如同廠商的營業額增加,但其毛利與營業利益未必增加的道理是相同的。因此,在政府思考如何提升我國出口動能的同時,亦應確實注意能否對於國內經濟成長,甚至對國民所得有較大之貢獻。亦即,政府應確實去瞭解與盤點哪些出口目標國的何種產業對我國進口金額的增加,能確實帶動我國產業附加價值的提升,進而提高我國的經濟成長率。

出口動能國際貿易經濟成長產業競爭力新興市場進口結構附加價值品牌行銷景氣波動分散市場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