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意涵對我國的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意涵對我國的影響

邱達生  (2013/10/07)    《台經月刊第36卷第10期》

   20137月參議院選舉獲勝加201212月的眾議院勝選,日本自民黨在七個月內取得完全執政。日相安倍晉三與其內閣積極推動的「安倍經濟學」政策挾著勝選民氣,可望貫徹執行。

   九○年代,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開始了「失落20年」,通貨緊縮現象在日本成為常態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透過貿易管道衝擊日本經濟,隨後發生2011311大地震進一步打擊日本的復甦動能。原屬出口導向的日本,開始20112012年出現連續兩年的貿易赤字。

   在企盼脫離通縮、提振經濟成長的最高原則下,安倍經濟學祭出三大方向,號稱安倍三箭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以及鼓勵民間投資的成長策略。其鎖定的政策方向包括:上調通貨膨脹目標2%、大幅增加日本政府的公共支出,以及有效提升日本外貿實力。而透過相關政策目標的落實與實現,安倍呼籲讓日圓貶值,以恢復日本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力,進而達到提升經濟年成長率3%的水準。

   日本是我國最大進口國以及第五大出口國,也是我國在國際產業製造網絡的關鍵技術來源,因此安倍經濟學不但是左右日本未來經濟景氣動向的充分條件,對我國經濟也將產生一定程度的連帶影響。

 

失落的年代

   日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權,主要的轉捩點是五年代的韓戰。由於戰爭對重工業相關的設備需求增加,讓日本以製造業為基礎經濟迅速成長。韓戰後的年代,日本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約9.5%以上,成為谷底翻身的楷模;年代,日本平均經濟成長約為每5%以上;年代開始,日本經濟平均成長率4.4%左右。但是日本央(BOJ)為抑制股市與房市景氣過熱而引發的潛在性通膨危機,19895月起,採用為期超過一年的緊縮貨幣政策。由於政府政策的過度緊縮,導致日本股市與房市一蹶不振1991年後,為因應經濟景氣下滑,日本改採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張財政政策。

   1992~1994年,日本經濟景氣持續低迷GDP成長率始終1.0%以下,直1995年起才稍見起色。然1997年第二季開始,日本政府認為經濟景氣已經逐漸復甦,因此希望以增加消費稅的方式來彌補先前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的預算赤字。惟提升消費稅非但沒有明顯的增加稅收,首先衝擊的是民間消費成長率,使得內需更加萎縮。當時日本政府誤判形勢,導致擴張性財政政策太早退場以及貨幣政策過早緊縮,景氣再陷泥沼。

   2001年,日本經濟歷經網路泡沫的衝擊後,日本央行持續採寬鬆措施2002年以後,隨著美歐景氣復甦,以及新興市場逐漸抬頭,以外銷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也逐步邁向景氣復甦的正軌。其間雖然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依然以零利率為主軸,但曾以些微調升基本貸款利率及無擔保隔夜拆款目標利率來測試市場反應。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日圓成為利差交易贖回資產而走強,由於匯率不利出口,日本央行2008年第四季將已經很低的基本貸款利率以及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再往下調整。而在財政政策方面,內閣府執行以擴張為主的經濟振興方案。

   雖然日本經濟在2010年出現復甦跡象,但隔年發生311大地震再次衝擊脆弱的復甦動能。為了因應災後重建需求,日本的公共債務進一步擴大。日本債務GDP比例在金融海嘯發生前2007183%2009年因為財政擴張措施增長210%,而2011年已230%2012年更將債務比例推升237%1)。

安倍經濟學量化寬鬆財政政策日圓貶值日本貿易赤字台日供應鏈電子產業傳產製造業服務業影響國際金融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