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企業加速器如何助攻新創國際化
王俐几(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5/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5期》
在面對全球經貿變局與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為強化韌性與競爭力,不僅需加速數位轉型、導入創新技術,更需積極連結新創資源,尋求技術突破與市場拓展。近年來,「企業加速器」成為連結企業與新創的重要創新工具,協助快速驗證前瞻技術、促成跨域合作,並深化國際市場布局。本文聚焦企業加速器的運作模式與政策支持,並透過台灣多元案例,探討其如何助力新創加速國際化發展。
企業運用創新工具連結新創生態
因應全球經貿局勢動盪、數位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人工智慧(AI)、淨零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與轉型挑戰。為維持韌性與競爭力,企業亟需深化數位轉型、導入創新技術、優化營運流程並積極連結創新創業資源,以掌握新市場動能與強化策略規劃及執行能力,建立快速創新、跨域合作與永續經營的競爭優勢。
在此背景下,企業對與新創合作的重視日益提升,將新創視為創新來源與未來供應鏈的重要夥伴。為推動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的創新,企業會根據自身需求與資源條件,選擇合適的創新工具,包括:共同開發產品或服務、設立創新或數位實驗室、舉辦或參與創新挑戰與競賽、成立育成中心、設立或參與加速器、建立策略夥伴關係、投資或併購等。這些工具可以協助企業與不同階段的新創企業互動,實現顛覆式或漸進式創新。
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報告指出,企業規模愈大,愈傾向運用多種創新工具,以提升內部創新能量並擴展外部合作網絡。各行各業在選擇創新工具也有所偏好,例如媒體與出版、汽車與旅遊、金融與保險的企業更傾向與新創企業建立策略合作關係,以提升創新效率與市場應變能力。
許多公司在選擇合適使用的創新工具時,會依據推動目的、效益、創新影響實現時間等進行挑選。在眾多創新工具中,企業加速器(Corporate Accelerator)近年來已成為大型企業推動創新與商業布局的重要創新工具。企業加速器快速篩選大量且專注特定技術或地區的新創企業,透過一定期限(三到六個月)的培訓計畫,提供指導、資金、資源和網絡,促進新創成長與擴張。
從Kanbach和Stubner (2016)提出的架構可知(附圖),企業在設計加速器時,需要先釐清成立加速器的核心目標與資源配置,目標若為財務導向,重視投資報酬與股權價值,偏重具高成長潛力的標的;若為策略導向,聚焦在接觸新創團隊帶來的新技術與新思維,導入開放式創新流程到企業內部,與新創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取得對新興市場的觀察,降低風險探索前瞻技術應用,快速驗證創新商業模式,以新創資源加速企業轉型與創新發展,而非追求短期投資報酬。除了核心目標外,更可兼具其他附加目標,例如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提升品牌形象、挖掘具創新潛力的人才與團隊,對企業營運與內部創業文化也能有所助益。
在企業資源投入程度,需要考慮的是企業加速要解決的是企業內部痛點或市場創新機會,想要創新探索或優化業務,深化單一產業技術或跨產業整合,早期新創企業或成長期的新創企業,是否投資或涉及管控的股權投資等,都是企業加速器在資源分配與後續合作的重要要素。推動加速器運作時,則需要考慮是否與創投機構、學研機構、加速器等外部創新夥伴進行合作,以擴大創新網絡與資源共享。企業加速器擁有企業優勢,與原企業的連結強度也是新創企業選擇的重要考量,是企業內部關係緊密,可與各部門合作導入成果,或是採取獨立營運、靈活機動的架構。加速器的團隊成員會影響加速器運作風格,成員來自企業內部熟悉運作體系的人才,也會透過延攬具外部創新背景的專業經理人,導入外部創新視角與創業精神。
企業加速器、創新工具、技術驗證、場域導入、策略合作、國際市場、垂直加速器、創育機構、開放式創新、供應鏈整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