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撥用外匯設立主權基金不如用超徵稅款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25/05/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5期》
要成立主權基金宜先避開三個障礙
很多年來台灣一直有人在主張要新成立一個主權基金或國家投資基金,但到現在卻仍未能做成,做不成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很多主張只想要賺錢或提高外匯準備的報酬率,缺乏更高的目標而使其說服力不足;第二是不少人不認為我們有能力做好管理,而可能出現循私或政黨惡鬥;第三是倡議者常說要撥用央行外匯準備做財源,而這種想法實際上並非必要,卻會不恰當地讓人誤解政府和央行資產負債的實況,所以央行也不會同意。想要推動主權基金的人士必須避開或解決這三個障礙。
民間就有能力提高外匯報酬並減少外匯準備
先就提高報酬率或外匯存底的報酬率來說,報酬率提高當然是好事,但為何要由政府或主權基金來做?我國人民和金融機構現在可有相當高的自由換取外匯到國外投資,如果國外投資比國內投資有利很多,就會有人去做。實際上目前人民和金融機構國外投資累計的金額也已比央行的外匯準備多很多。主張成立主權基金拿外匯準備到國外投資賺高報酬的人士,大可以自己籌資買外匯去做,不必叫政府做。他們若認為我國外匯準備太多,他們這樣對外投資之後外匯準備也一樣會減少。
協助公共建設和產業發展比提高外匯報酬更值得重視
政府或主權基金對外投資和一般民間對外投資有兩個重要不同,一是政府有能力承擔較大的風險,一是政府可比民間多考慮投資的社會或外部利益。但若明講主權基金是要承擔較大風險以得到較高報酬,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支持這樣的主權基金。所以我們若要主張設立新主權基金,應該要多思考以創造社會外部利益為主要目標。新加坡的政府基金做了很多民間投資無法做的公共住宅等建設,而且支持政府想發展的產業,美國現在要設立主權基金也是要幫助產業發展。台灣也有不少可能需要政府基金支持的公共建設和產業發展,倡議主權基金的人士若多把目的和規劃重點放在這裡而非簡化的報酬率,應可得到更多支持。
各國主權基金因背景而有不同目的
當然,也有些國家的主權基金較注重獲利機會,其中有的國家之背景和我國並不相同。我國的外匯準備主要來源是人民把貿易出超得到的外匯賣給央行,以及要投資台股的外資把外匯賣給央行。這兩種方式央行都是用新台幣買進外匯,所以央行這些外匯資產都有對應的新台幣負債,並不是央行或政府可以隨便亂用的淨資產。而人民想要時倒有足夠的新台幣可以向央行買外匯到國外投資。但有些國家的外匯是由政府出售礦產或其他東西而得,背後沒有對應的負債,所以政府可以較自由運用,人民也不一定有夠多本國貨幣來買外匯。另外有些國家有較嚴格的外匯管制,人民不能自由換取外匯以對外投資,所以若國外投資報酬較高,也須由政府進行投資。不要看到這些例子就以為我們也要政府基金對外投資才能獲得較高報酬。
主權基金、超徵稅款、外匯準備、財政透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公共建設、產業發展、政府投資、貨幣穩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