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觀點】蘋果發展的省思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7/08/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8期》
在iPhone 8發表前夕,近來愈多網路傳聞,甚至有分析師提出了這次蘋果發表的十大預測,包括史無前例一次推出三款iPhone、OLED全螢幕設計、3D人臉辨識、內建USB-C電力輸出IC等,顯然市場對於iPhone 8的期待很高。由於台灣有許多重量級企業是蘋果的關鍵供應商,iPhone 8銷售的好壞,勢必會影響台灣經濟的表現。不過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蘋果快速成長的態勢轉弱不少。
根據2017年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全球各大廠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的調查,2017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總計達3.8億支,較2016年第四季成長9.1%。其中,三星仍然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但因為Note 7、中國三大手機廠的競爭,市占率快速下滑,由2016年第四季的23.3%下滑至20.7%。
而三至五名分為華為、OPPO和vivo,這三家中國手機業者憑著具競爭力的價格、優異的品質及創新的功能,在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國都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其合併市占率上升至24%,較2016年第四季增加了7.3個百分點,成長速度十分驚人。
而第二名的iPhone,銷售量大致與上季相當,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不進則退,市占率較上季下滑1.1個百分點至13.7%。有人認為可能因為對iPhone 8的期待,因而排擠了iPhone 7的購買。但事實上,蘋果曾在2016年年初因買氣下滑大幅削減iPhone三成的產能,2017年第一季也有減產10~20%的傳言。雖然因規格調整,平均售價提高讓營收維持不墜,但iPhone銷售成長面臨瓶頸的說法始終揮之不去。
此外,討論iPhone的發展,就不能忽略App Store,其實iPhone真正勝出的關鍵在於「軟硬整合」,與iPhone 3G同時開張的App Store正是蘋果崛起的開端,不可諱言,大量便利的App是iPhone熱賣的關鍵。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OS)只剩下Android和iOS兩家寡占競爭的局面,其他業者市占率加總還不到1%。從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來看,其實不難推估Android大幅領先,市占率高達86.1%,iOS只占13.7%。
但有趣的是,從App Store與Google Play的經營情況來看,蘋果獲得較多開發商的青睞。2016年年底App Store應用程式數量超過220萬、下載次數超過250億,雖然Google Play更多,應用程式數量超過270萬個,下載次數突破640億次(大約是App Store的2.5倍),但將用戶數納入考量,Google Play的使用者大約是App Store的六倍以上,很明顯平均每個使用者下載次數要高出許多。
營收上的差距一樣也不小,2016年第四季度App Store營收大約為54億美元,而同一時期Google Play的營收僅有33億美元,若再考量軟體數量、用戶數等因素,很明顯的開發商在App Store上架更容易賺到錢。
其實不少調查報告都指出App Store用戶購買力高於Google Play。除了購買者所得收入的差距之外,因為Google Play採更開放式的管理,同一類別應用程式的競爭更加激烈,迫使不少開發商會選擇免費提供應用程式,以吸引到更多的用戶使用。
換句話說,App Store是用較嚴格的管理策略,維持App store產品的品質,吸引更願花錢的客戶上門買單。對於開發商而言,這樣的環境更容易賺到錢,因此吸引更多開發商進駐App Store。而可惜的是,App Store只有iPhone能用,若一開始就開放給其他手機使用iOS及App Store,恐怕蘋果的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賈伯斯(Steve Jobs)創造的「iPhone+iOS」是個劃時代的產品,不僅澈底反轉了手機產業的未來,帶動了相關半導體、面板、鏡頭、App應用程式等產業的發展,也是支付寶、UBER、LINE和Instagram許多新創企業崛起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
蘋果供應鏈、數位經濟、智慧手機市場、軟硬整合、App Store、AR應用、平台經濟、iPhone銷售、創新商業模式、台灣產業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