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人工智慧在金融科技的應用與趨勢
劉聖元 (2019/11/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1期》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現今的金融業不再像傳統從事借放貸業務而已,由於電腦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遍性,使得傳統的業務可以直接透過手機即可完成,也由於當中涉及科技成分含量高,使得「金融科技」這個詞誕生了。又近年人工智慧議題火熱,AI在眾多面向皆得以超過人類表現,讓眾多產業領域萌生導入AI技術的念頭。
金融業導入AI之數據蒐集優勢
金融業已經存在超過500年歷史,經年累月之下產生大量的客戶、企業資料數據,這對於人工智慧至關重要,由於AI模型在訓練時倚賴大量的資料作為模型學習推論的依據,因此金融業在導入AI技術應用上有數據蒐集的優勢。據此,為了瞭解AI在金融業的應用,本文將藉由掃描各新創企業的個案方式,以瞭解AI在金融業務上的應用與趨勢,以及所扮演的角色。
銀行櫃檯業務
七早八早排隊等銀行開門的日子在未來或許一去不返了,AI以強大的視覺辨識為名,在中國時有所聞通緝犯因觀看演唱會而被捕捉的消息。而相關人臉辨識技術套用到金融業的話,藉由簡單的手機端即可完成身分認證,確認為本人後即可辦理各類銀行服務,而不再需要大費周章跑到銀行。
此類業務範疇屬於純網銀的內容,AI在當中技術為視覺辨識與語言、聲音識別為主的兩大宗,除了以視覺辨識判斷個人戶身分外,對於客戶的身分證、銀行卡等身分證件上的文字資訊能夠判別,並且提取。所以可以想像若以手機方式開戶,只要將雙證件拍下,經由文字識別就能自動完成個人資訊的輸入到銀行端。而語言識別應用的呈現會是在線上解決客戶疑難雜症,類似聊天機器人的方式歸類問題,並且尋找對應的解套回覆客戶。
德國的金融科技新創企業N26就是純網銀最好的例子了,號稱只需要八分鐘就能夠完成線上開戶,用戶只需要上傳個人證件、資料填寫並確認,最後再透過視訊即可完成認證而開戶,如此高效率的流程,深受消費者所喜愛而累積了廣大的用戶,目前在歐洲地區有超過20個營業據點。在2019年1月N26更獲得Insight Partners的D輪三億美元投資,坐穩歐洲區金融科技獨角獸寶座。
圖像辨識服務技術另一個常見的應用就屬自動提款機(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除了作為身分的辨別外,也能夠判斷用戶身分並且推播符合適當用戶類別的廣告。並且可以做到防止詐騙的地步,詐騙集團車手往往是配戴著口罩,且時常東張西望緊張兮兮。詐騙受害人則是通常一手接著電話一手操作著ATM,這些特徵都是可以藉由大量資訊訓練而做判別,而達到事先防範的。
投資
AI在棋盤、電競相繼打敗人類之後,其中有許多超越人類的決策表現,我們也因此進一步思考:在投資方面AI會不會做得比人類還好?目前也有許多企業的投資選股交給AI,而當中的布局不僅限於傳統大廠,新創企業在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牛股王(淘金者科技公司)是一家位於北京的AI金融新創,公司標榜以人工智慧加量化分析為主打技術,以客戶最大的兩個痛點出發:(1)該買什麼股票?透過大數據智慧選股的方式挑選合適的投資,以及以直播、問題的方式實行投資教育訓練;(2)怎麼買?其有實盤(Firm Offer)對接的交易媒合服務、高效率程式化的投資工具為主要業務範疇。
旗下最有名的當屬盈寬量化平台了,該平台可提供交易策略的擬定、託管、風控管理,以及所有涉及到金融科技或量化分析的業務(圖1)。
人工智慧、金融科技、投資選股、信用評估、保險核保、風險管理、純網銀、數據分析、機器學習、金融監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