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日本鳩山政權的經濟外交戰略——推動「東亞共同體」構想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日本鳩山政權的經濟外交戰略——推動「東亞共同體」構想

吳福成  (2010/04/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4期》

在現階段各種東亞區域整合的模式當中,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所提出的建立「東亞共同體」構想,因基本上已獲得中國大陸和韓國的認同,並爭得大部分東協國家的支持,而成為較具優勢的東亞區域整合模式選項之一。然而,被視為鳩山政權的經濟外交戰略之「東亞共同體」構想,迄今仍尚未明確化其可能納入的成員國有哪些,特別是應如何處理與東亞區域利害關係緊密的美國,以及崛起中的南亞新興大國印度之關係,都牽動著該共同體構想實現的可能性和發展性。


日本推動「東亞共同體」始末

事實上,「東亞共同體」構想並非新的概念。早1990年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就已提出「東亞經濟集(East Asia Economic Group, EAEG)」倡議,希望建立一個由東協加日中韓三國的貿易集團,以抗衡歐洲和北美洲集團化的挑戰,但因該倡議帶有排他性而引發美國的反對,最後就無疾而終2002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出訪東協國家期間,也提出在東亞區域建構共同體的倡議,則獲得大多數東協國家的支持2003年在日本.東協領袖高峰會,以及第一屆東亞領袖高峰(EAS)場合,各國對共同努力創設「東亞共同體」已達成基本共識。

但隨後的幾年,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倡議逐漸退去,直到日本鳩山首相上任後,這項倡議再度復活,並成為各方矚目的焦點。首先是鳩山首相20098月,以民主黨黨魁名義在日本V0ice》雜誌發表專文「我的政治哲學」,接著美國《紐約時報》又於同827日就該篇專文摘取部分內容,並另訂題目為「日本的新道(A New Path for Japan)」刊出。由於這兩篇母子專文主張建立「東亞共同體」、創設「亞洲共同貨幣」,以及強調日本不能忘記「作為一個亞洲國家的身分」,甚至要追求「與美國更平等的關係」,外界高度關切鳩山所領導的日本新政權對外政策之改變,是否將對東亞區域發展帶來關鍵性的影響。

 

日本民主黨的經濟外交基本方針

日本鳩山首相提出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係脫胎於日本民主2005年公布的黨綱,以及該黨的「經濟外交基本方針:以東亞共同體為基軸,展望亞洲太平洋聯盟構想」。根據民主黨推動「亞洲太平洋聯盟」的路徑(road map),共分為四個發展期,分別是:

1.短期目標

係以東亞區域為中心,藉由與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其他東協國家、中國大陸分別簽署「經濟夥伴協(EPA)」來加以擴大範圍。

2.中期目標

納入東亞區域以外的周邊地區,藉由與澳洲、紐西蘭、印度分別簽署「經濟夥伴協定」來實現更大範圍的區域整合。該路徑圖還明確指稱,最優先的戰略方向是建構東協加日中韓的「東協加三」之「東亞共同體」,將來再納入澳、紐和印度。但路徑圖沒有明講這就是通稱的「東協加六」。

東亞共同體鳩山政權日中韓FTA東亞貨幣十加三區域整合經濟外交日本民主黨亞太聯盟區域安全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