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日本基因改造科技發展現況與策略規劃
余祁暐 (2010/03/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3期》
2008年日本基改相關產品/服務的市場規模已攀升至2.2兆日圓,目前卻面臨策略研究開發方針缺乏與研究體制整合性不足之兩大困境。為解決上述問題,日本農林水產省2008年開始進行基改作物等研究發展檢討,針對研究開發目標、效率、效果方案之相關議題加以整合,並與民眾深入交流溝通後,彙整出最終報告,未來將從基改研究開發推動方針之訂定與基改研究產業化機制之改革進行重點式發展。
日本基改發展現況
日本基改相關產品/服務的市場規模於2008年為2.2兆日圓,較2007年成長約37%(表1)。近年來多以水稻部分的研究為主,在2008年研發出蛔蟲口服疫苗基改水稻、基改稻米生產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蛋白和低植酸基因改造水稻品種,但僅在研發階段,仍未有產品上市。日本啤酒大廠三得利(Suntory)於2004年成功的開發出全球首見的基改藍色玫瑰花,並於2008年獲得日本政府批准,在2009年11月上市販售。
表1 日本基改相關產品/服務市場規模
日本境內目前尚未認可商業種植栽培,不過已有國外生產之飼料、油糧用基改農作物原料輸入。而通過日本環境/食用/飼用安全評估之基改產品共79件,包括大豆、玉米、油菜、馬鈴薯、棉花、番茄、紫花苜蓿(表2)。
表2 日本通過環境/食用/飼用安全評估之基改產品
由日本主導且投入大量資金的水稻基因解讀研究成果,於2004年完成全序列基因體解讀,此成果將作為所有作物研究之基礎資訊,日本雖具品種改良活用之基礎條件,但是此成果是否能往下一階段的推進,目前尚未明朗。如果此成果為世界共有智慧財產,將會被其他國家直接利用,日本若不加以應用,將喪失相關專利及技術優勢。
而民間企業在基改相關規範不完備,且國內市場對基改作物接受度不高的產業環境下,紛紛退出基改研究開發,轉向海外市場,同樣地,日本各個地方試驗研究機構也紛紛退出基改研究開發。可見日本國內研究機構整體來說是偏向消極,不過有部分民間企業仍握有世界最先端技術,且也已應用於花卉商品上。
基改作物、產業化推動、農業科技、遺傳改造、策略整合、智慧財產、科技溝通、研究體系、社會接受度、生物技術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