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我國智慧型運輸系統發展狀況及課題
黃釋緯、林子晴 (2012/08/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8期》
何謂智慧型運輸系統
(一)定義與架構
根據中華智慧型運輸系統協會定義所謂智慧型運輸系統(ITS),乃是應用先進的電子、通信、資訊與感測等技術,以整合人、路、車的管理策略,提供即時(real-time)的資訊而增進運輸系統的安全,效率及舒適性,同時也減少交通對環境的衝擊。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定義智慧型運輸系統,為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結合資訊、通信、電子、控制及管理等技術運用於各種運輸軟硬體建設,以使整體交通運輸之營運管理自動化,或提升運輸服務品質之系統。
ITS的概念可以進一步從基本系統單元、應用領域及系統發展平台三個層次來說明(圖1)。
圖1 智慧型運輸系統系統架構圖
1.基本系統單元
ITS包括三個基本系統單元:(1)路的智慧化包含:自動化交通偵測、控制與管理、自動化交通事故管理、自動電子收費、先進的公路自動導航等系統;(2)車的智慧化包含:車輛定位、行車導引、車輛防撞、車禍安全預防等系統;(3)系統的智慧化包含:運輸系統需求管理、用路人行前旅行資訊和行進中路線指引、緊急救援管理等系統。
2.應用領域
所有ITS皆由上述三種基本系統單元所組成,最初發展以都會區街道及城際公路上的私人運輸系統為主,後來涵蓋範圍才擴及大眾運輸與商用運輸系統。然而,不論城際、都會、大眾與商用運輸等四大應用領域,都有各自的車、路與系統三方面所需之智慧化單元,不過這些單元在所引用的技術上,亦有很高重疊性。
3.系統發展平台
ITS發展必須以先進電信網路基本建設(infrastructure)為基礎。由於ITS各種應用系統皆以許多不同技術單元所組成,為確保各單元與各子系統能夠順利的相互交換資料、運作時相互銜接聯網,因此資料交換與通訊介面須訂定一套開放性的規格與標準,以便不同單位在發展個別ITS時,有共同遵循依據,方便未來系統的整合。此外,ITS還須搭配許多產生、交換與供應資訊的網路,才能順利運作。這種網路能把散布在不同技術單元與應用系統中的即時交通資訊,互相匯流交換,並將它們加值轉換成對系統使用人有用的資訊傳播出去。
(二)發展目標
ITS發展目的即為運用先進科技於運輸系統,使有限的運輸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以增進「行」的便利,提升社會大眾之生活品質,整合技術面與行政法令面兩方相關課題與資源,以有效改善交通運輸問題。因此歸納ITS發展目標,可分為安全、環保、效率及經濟等四大目標,各目標之內涵與相對應的標的說明如下:
智慧型運輸系統、交通安全、環境保護、運輸效率、能源消耗、資訊技術、交通管理、車輛定位、即時交通資訊、智能交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