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2017台灣經濟突圍——紅色供應鏈的影響與因應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2017台灣經濟突圍——紅色供應鏈的影響與因應

張博欽  (2017/0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期》

   紅色供應鏈最早來自2013年英國金融時(Financial Times)的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在全球電子資訊產業的位置,已逐漸脫離只是提供勞力密集的末端組裝工作,美國的蘋果公司開始使用中國大陸廠商提iPhone的零組件,構成其全球供應鏈的正式成員,並可能威脅到原先在此供應鏈上台灣、日本、韓國等廠商的地位。

   簡言之,所謂的紅色供應鏈是指中國大陸將原本需要從國外進口的中間財,轉為國內生產的「進口替代」政策,也就是將整個供應鏈建立在中國大陸內部,紅色供應鏈相關的政策包含要求外商在地化,以及限制當地零件採購須達30%以上,並更進一步的投資國內相關產業。我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很高,對中國大陸出口占我國出口40%。因此,紅色供應鏈對我國的衝擊,情勢相當嚴峻。

   就資通訊產業而言,產品之推陳出新非常快速,生命週期相當短暫。台灣廠商早年習慣的戰略,不是在未來產品創新上拚績效,而是在既有產品製程中拚降低成本。我國的資通訊業絕大多數的產值,都是集中在代工、組裝、OEM等標準流程,即使偶有創新,也是在製程面的邊際創新,與產品開發無涉,更不容易防止競爭者偷學。因此,當台商在對岸設廠十幾年、廿年後,對岸在地業者無論如何都能學到幾招,甚至十之八九,如今自立門戶實不為奇。總之,中國大陸製造業者逐漸占據了資通訊產品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而影響到台灣廠商的市場占有,原本的地盤逐漸被中國大陸廠商所取代。

   因此,為清楚瞭解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對於我國主要產業的影響情況,本文的研究方法採用全球價值鏈的附加價值分析法,如同前述美國蘋果公司iPhone的生產製造過程,正是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典型案例,其中產品定義、設計與軟體開發於蘋果公司總部負責,零組件製造及手機組裝則主要在台灣、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等東亞國家進行。透過本文的研究方法,得以實際的金額數字來刻劃此議題,避免流於單憑直覺的質性描述與論戰。

 

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程度

   本文從世界投入產出資料庫(World Input Output Database, WIOD)分別計算我20002011年製造業所創造的附加價值GDP比重,依序可以得出我國製造業前五名(1),分別是(1)電子及光學設備製造業(2)機械設備製造業(3)運輸設備製造業(4)食品飲料及菸草業(5)紡織品及其製品。

 

1  我國第一、二級產業附加價值GDP比重

 

   若將表1資料以雷達圖繪製,可以明確看出我國農林漁牧與製造業之產業結構(1)。

 

1  我國農林漁牧與製造業之產業結構雷達圖

 

   因此,若以各產業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大小挑選產業分析範圍,本研究將依序對於:(1)電子及光學設備製造業(2)機械設備製造業(3)運輸設備製造業(4)食品飲料及菸草業(5)紡織品及其製品進行分析。

紅色供應鏈電子產業衝擊全球價值鏈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供應鏈自主化中國製造2025台灣出口挑戰附加價值分析產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