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中國環渤海經濟區之發展前景與問題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中國環渤海經濟區之發展前景與問題

孫明德  (2007/06/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6期》

內需及資源驅動的環渤海經濟區

中國「環渤海」經濟區包含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北京、天津及河北為主的沿海地區,跨越山東、遼寧及河北三省及兩個直轄市北京及天津,腹地包含中國內陸之山西及內蒙古東部,陸地面積51.4萬平方公里,總人2.3億,約占中國國土面積12%及人口18%,目前為北方主要物流中心和消費市場2005年消費零售總額達16,171.2億元人民幣,占全中24.1%,優於長三角及珠三角18.5%11.7%。但在國際貿易比重僅占全中國20%,在對外貿易的表現上則不如珠三37%和長三29%,外商投資也遜於東南沿海省市。

在自然資源方面,環渤海地區為中國能源及原物料的重要產地,在煤礦部分,山東及鄰近的河南、山西及內蒙古均為中國重要煤礦產區;在石油部分,中國重要油田遼河、大港、華北、勝利及中原油田均位於該地區20075月新發現的南堡油田石油蘊藏量10億噸,據中國政府估計渤海灣地區石油蘊藏量可能高200億噸;此外該區域還蘊藏大量的鐵、鈾、鉛、銅及鋁等礦產,在近年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高漲時期,當地豐富的能源及礦藏將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資源。

受惠於能源及礦產資源豐沛,中國北方多屬中國的工業基地,且受傳統計畫經濟的影響,使得國有企業比重相對較高,與長三角、珠三角以私人資本或外資為主的投資型態,有著顯著差異。環渤海成為中國重機械、化工、裝備製造及資訊產業集中區域,鋼鐵、機械、汽車、石化、建材、家電、電腦及造船產業均在中國占重要地位,其中鋼材、拖拉機、塑膠及啤酒等產量均占中30%以上,電冰箱和洗衣機產量占全1/4以上,電腦占全50%,目前為繼珠三角及長三角之後的第三大區域製造中心。而近年來高科技、電子、汽車、機械製造業更逐步形成產業群聚,北京以中關村會集電子資訊產業,形成軟體及資訊技術的集中地,天津則形成資通訊及液晶顯示器生產基地,河北省為海運、製藥業、生態農業之經濟區域,山東則為中國重要的家電、食品及電子生產基地,遼寧則為中國重化工業密度最高的地區。
 

區域間及區內競爭的問題

環渤海經濟區的概念始1995年中國的「九五」計畫,原始計畫是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三大區域形成環渤海綜合經濟圈,不過與珠三角及長三角不同的是,此一區域跨越區域不僅更為廣泛,區域內各區的經濟發展也有所差異。中國國家發改委及商務部官員便指出,在實際經濟運作上,北京及天津、大連、青島分別成為「京津冀」、遼東半島及山東半島的經濟重心,且三大區域各自形成獨立體系,行政區域欠缺合作機制,區域間資訊及資源不易流通,基礎建設難以連接,產業分工不夠明確等。使得「環渤海」僅在地理上相近,而經濟互補及連結則尚未成型。

環渤海經濟區內需市場能源資源產業群聚區域競爭勞動成本重工業基礎資源短缺發展瓶頸投資機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