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馬拉松與地方創生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4/12/30)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前言
馬拉松比賽不只是跑步,是可以形成一個「能力」的,可作為地方創生作法的選項!
若以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明產業,產業基本上要同時符合五個基本條件才能成形,包括供給、需求、持續產出、競爭力與行銷。簡單說就是,特定區域內需有持續產生有市場需求及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或產品的「能力」,才能機會構成產業。
「地方創生」這名詞有點難懂,白話文就是「地方產業再造」。這議題主要就是過去曾經有「能力」,後來因資源枯竭、法規調整(例:更嚴格的環保規定)或其它因素,而喪失了「能力」!
台灣的跑步熱潮約起自 2012 年,鼎盛時期約在 2015 年,那一年就有高達 700 場比賽,2023/8 – 2024/8 的比賽場次記錄,扣除最終停辦,約有 400 場比賽,分布於台、澎、金、馬等地(https://www.don1don.com/)。
若好好辦,「馬拉松比賽」不會只是跑步,是可以成為「能力」的,可作為地方創生作法的選項!透過整合區域內的人文歷史、產品、服務......等,成為一項「能力」,再藉由行銷,把人帶來跑步。過程中,就創造了各式商機、提供了就業機會,也形成了產業!舉世聞名的「波士頓馬拉松」,就非常值得參考!
波士頓馬拉松、地方創生、運動賽事經濟效益、全球知名度、歷史文化結合、公平參賽機制、公益活動推動、社區參與、地方品牌價值、城市行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