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電力基礎建設升級之政策藍圖
歐嘉瑞 (2012/11/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1期》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短缺,各國政府皆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之使用,以確保能源安全並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然而,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傳統電力網路已難以滿足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需求,因此各先進國家紛紛推動「智慧電網」(Smart Grid)建設進行電網之升級。
對台灣而言,推動節能減碳及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是我國能源政策之重要指標。根據2010年5月11日核定的「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為達成我國節能減碳目標,將智慧電網列入標竿計畫之一,並以推動智慧電表基礎建設、規劃智慧電網及智慧電力服務為計畫重點。同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定「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MI)推動方案」,正式啟動我國AMI布建工作,作為推動我國智慧電網建設之基礎與開端。
為建構我國智慧電網建設,經濟部能源局於2011年8月3日成立「智慧電網總體規劃小組」,召開40餘次會議討論我國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架構及內容。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及經濟部並於2011年12月19~20日邀集國內產、官、學、研及國外專家學者召開「智慧電網發展策略論壇」,共同討論我國智慧電網發展策略,完成「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草案)」。
經過一年的多方討論,行政院於2012年9月3日核定我國「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後續由經濟部會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行政院經濟能源農業處、台電公司及經濟部所屬機關共同組成跨部會「智慧電網推動小組」,全力推動智慧電網,以達成我國電力基礎建設升級之政策藍圖。
推動架構及具體作法
(一)推動架構及策略
依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我國智慧電網建設將以20年推動期程,依前期布建、推廣擴散與廣泛應用三個階段,由智慧發電與調度、智慧輸電、智慧配電、智慧用戶、智慧電網產業發展、智慧電網環境建構六個構面進行推動,以達成確保穩定供電、促進節能減碳、提高綠能使用與引領低碳產業四項目標,進而實現建立高品質、高效率及環境友善的智慧化電力網,促進低碳社會及永續發展實現之願景(圖1)。
圖1 「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推動架構
智慧電網推動策略部分,將依電網特性分成發電與調度、輸電、配電、用戶四種類型之供需關係,配合產業推動及環境建構,形成六個構面具體推動。各構面並訂定推動方針,據以發展具體之工作項目(圖2)。
圖2 「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之推動策略
(二)具體工作項目
依六個構面再展開各項具體工作項目,智慧發電與調度工作項目計有14項、智慧輸電計有18項、智慧配電計有十項、智慧用戶計有七項、智慧電網產業發展計優先推動八項重點產業、智慧電網環境建構計有11項(圖3),簡要說明如下:
1.智慧發電與調度
在智慧發電與調度部分,具體作法上將整合電網系統之通訊協定,建立可靠互通的通訊系統,以掌握再生能源發電情形進行即時的電力調度,同時透過推動需量反應調度機制,增加電業可調控的負載量,維持電網在高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時的穩定調度能力;另外,將導入抽蓄電廠變速運轉控制與大型儲能系統,增加可調度的空間。同時,規劃全黑啟動機組與加壓路徑,當電力系統遭遇全停電或部分全停電時,提供重要用戶(如醫院等)用電及大型汽力機組之啟動電源。
智慧電網、電力基礎建設、智慧電表、能源管理、再生能源併網、節能減碳、電動車充電站、電網自動化、電價市場化、智慧家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