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後疫情時代全球人才爭奪戰下,掌握我國攬才關鍵時刻
蕭玟玲、管其毅 (2021/07/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7期》
人力資源是經濟成長與國際競爭力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可以永續發展的關鍵。英國牛津經濟研究機構(Oxford Economics)研究報告「2021全球人才報告」(Global Talent 2021)調查顯示,由於人才外流,同時未能吸引外來人才,估計至2021年台灣將成為人才供給赤字最嚴重的國家。一場美中貿易戰與COVID-19疫情的發生,卻讓此現象開始翻轉。台灣迎來了史上最大的人才回流,這也是全球逆移民潮的開始。
新冠肺炎疫情後,產業型態轉變,加速遠端、數位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各國政府獵才行動如火如荼進行。顯示國際人才爭奪戰是未來不可豁免的趨勢,各國政府因應產業快速調整,積極攬才,藉以掌握未來商機。本文從兩大方向探究國際人才趨勢,一是從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IMD世界人才競爭力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分析國際人才趨勢,二是透過全球最大的人才庫LinkedIn與Word Bank所建置的人才移動數據庫,分析亞太國家人才淨流入與淨流出的情況,進而探究國際人才移動趨勢與我國產業政策下攬才策略的關鍵時刻。
世界人才排名報告看亞太人才流動趨勢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0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0),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我國排名第20名(表1)。亞洲排名保持第3名,僅次於新加坡(第9名)、香港(第14名),優於馬來西亞(第25名)、中國(第40名)、日本(第38名)及韓國(第31名),由此可見,各國政府積極因應產業快速調整,積極攬才,藉以掌握未來商機。
表1 2020年我國與亞洲鄰國地區人才競爭力排名表
本文進一步蒐集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2016~2020年五年為出發點,探討「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三大構面共31細項指標(表2)。其中「投資與發展人才」(第25名)相較前四年平均(26名)進步1名;「吸引與留住人才」(第26名)相較前四年平均進步2名,且相較上年進步3名;「人才準備度」(第15名)相較前四年平均(第22名)則是進步7名。以台灣近五年趨勢而言(圖1),整體排名以及三大構面排名情形可明顯觀察,自2018年起無論在「整體表現」、「人才準備度」、「吸引與留住人才」都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反之,在「投資與發展人才」卻有停滯不前情形,表示政府可從此構面及其下相關指標加強力道。值得注意的是韓國2020年總排名(第31名)雖然落後我國,但卻有急起直追之勢,不容小覷(表3)。
IMD世界人才競爭力、人才移動、數位轉型、攬才策略、AI人才流失、產業轉型、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人才準備度、國際比較、政策鬆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