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共享經濟與台灣創新產業的發展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共享經濟與台灣創新產業的發展

賴宜君  (2017/0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期》

   在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科技進步降低交易成本、環保意識抬頭下,造成共享經(Sharing Economy)商業模式的興起,如同經濟學人資訊中(EIU)曾評論,「在網路上,任何東西都能出租(On the internet, everything is for hire),透過共享經濟使人們能用較低的價格享受商品與服務。根PwC公司的研究報告數據2013年全球共享經濟規模約150億美元,估計2025年將達3,350億美元,成長幅度高20(Gill Carson, 2014),顯示共享經濟潛在商機龐大。

   共享經濟打破過去需要則購買的模式,透過出租、出借、共同使用物品和服務代替購買行為,消費者擁有的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共享經濟希望運用閒置資源,不論是服務、空間、產品均可交易,並透過科技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媒合雙方打破地域限制進行聯繫;共享經濟造成個人角色多元化,消費者可同時擔任產品或服務提供者之角色,且交易過程中不須傳統專業機構中介,顛覆過往商業模式及服務。在共享經濟風潮下,許多新創公司孕育而生,並以驚人速度成長,根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資料,運App提供運輸載客服務Uber市值已680億美元;而提供短期度假租屋服務Airbnb市值亦300億美元。

   國際上將共享經濟分析成幾種類型,2010BotsmanR., RogersR.及學者們從案例中整理成三大類型(1)產品服務系(Product Service Systems),意指某項產品或服務的擁有人,透過交易與他人共享該產品或服務,如廣為人知且近年在歐美蔚為風潮之汽車共享服務(2)重分配市(Redistribution Markets),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贈予他人,或將二手物品回收、加工後進行交換與交易,避免資源的浪費(3)協同型生(Collaborative Lifestyles)聚集有相同需求或興趣的人,共享時間、空間資源(樂佳穎、賈凱傑2016)。Owyang J. et al., (2014)將共享經濟的分類分成五種範疇,分別為實(goods)、服(services)、交(transportation)、空(space)、金(money)。本文彙總上述兩種分類,將國際上共享經濟案例整理供參。

 

國際共享經濟案例
(一)產品服務系統

1.(Uber):叫App

   Garrett CampTravis Kalanick2009年在舊金山設UberUber打造一個叫App,乘客能依需求選擇車款,使App掌握司機及車子的資訊,並能透GPS定位得之車輛位置與預約到達時間,且司機與乘客間能互評形成評價機制。支付則透過綁定信用卡付款Uber25%平台服務後其餘為司機的收入Uber運用眾多乘客資訊累積之大數據資料庫規劃行銷方案,並與餐飲業、住宿業者、旅行業者進行合作。

Uber同時推出其他運送服務,UbericeCream提供運送冰淇淋服務UberCHOPPER提供直升機載客服務UberXL運送大型車輛UberRUSH提供宅配服務UberEats食物外送服務等Uber目前已在全541個城市提供服務,預估市值達680億美元,並在獨角獸(附注)新創企業中,名列第一。

   20137Uber進軍台灣,並與「多扶接送」、「台灣導盲犬協會」及「自由空間基金會」等單位合作,推UberASSIST關懷優步服務,讓行動不便者(如孕婦、老人、視障、輕度障礙等)透過此叫車平台方便搭車201611月提UberEats美食外送服務,並與鼎王、咖啡弄、新都里懷石料理等逾百家餐廳合作,前四天平均合作餐廳每日收到超100張外送訂單,顯示此模式具有潛在市場。

共享經濟創新創業監理沙盒數位平台共享交通法規鬆綁協作消費新創企業P2P經濟產業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