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再生能源發展對德國電力市場之影響
徐昕煒 (2015/09/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9期》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電力市場,亦為再生能源發展的領先國。然而,其再生能源的擴展已對其電力市場產生影響與變化。在成本優先交易機制下,再生能源低邊際成本的特性導致電力現貨價格下降。然由於再生能源躉購是以差別費用為基礎,電力市場價格降低進一步拉大差別費用,增加再生能源附加費的支出。在德國成本優先(merit-order)市場定價機制下,再生能源的發展對傳統能源產生重大影響,已使傳統發電廠生存產生危機。同時,德國為電力淨出口國,然多數出口電力為燃煤發電,造成碳排放比其實際用電要高的情形。為解決再生能源發展對電力市場產生之影響,鼓勵再生能源投入市場競爭與建構具彈性的電力交易市場為較可行與改善的方向。
德國電力市場概述
2014年德國再生能源裝置量約占總裝置量的46.3%(總裝置量約177 GW),其中,太陽光電裝置量38.12 GW,風力發電35.68 GW(含離岸風電616 MW)。再生能源發電占德國電力發電占比25.8%,其中變動性再生能源(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占整體發電比例約14.4%。發電量變化部分,2014年相較於2013年,燃煤發電量為2011年以來第一次呈現發電量減少之趨勢。天然氣部分則仍持續呈現減少趨勢,主因在於尖峰用電被太陽能取代。
歐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e AG, EEX)為德國公司,是採用成本優先(Merit-order)方式定價。電力生產者提供特定數量之電力,價格通常由其電力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s)所決定,依照其價格遞增排序,電力消費者的支付價格則以降序排列,供給與需求兩者之平衡點即為整個電力市場之價格。短期邊際成本包含必要的燃料成本與碳排放成本,和少量的變動操作成本。由於電力市場以最終均衡點作為整體市場價格,成本最貴的報價將影響其他較具成本效益的供應商,使得燃煤與核能電廠供應商有可觀的利潤空間。
再生能源發展對德國電力價格之影響
德國終端電力價格由許多不同的費用組成(圖1)。2013年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占電力消費的25%,然其終端電價與附加費負擔近年亦快速增長。德國2014年住宅電價為29.13歐分/度,相較於2000年的13.94歐分/度,成長超過一倍。然其發電/輸配電費用在近年並無顯著增加,終端電費增加最主要的因素仍來自於再生能源附加費。德國近年再生能源附加費快速飆升,從2012年的3.59歐分/度,至2014年成長為6.24歐分/度,兩年內附加費負擔增加約74%。
再生能源附加費、電力市場改革、德國經驗、Merit-order效應、碳交易制度、躉購制度、電力出口、市場溢價機制、再生能源整合、電價結構分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