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策略面】3 能源轉型下,再生能源推動之可及性與配套措施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策略面】3 能源轉型下,再生能源推動之可及性與配套措施

鐘佩蓉  (2018/06/08)    《台經月刊第41卷第6期》

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推動一波新的能源轉型,而其中再生能源無疑是驅動各國綠色經濟成長的重要關鍵。綜觀世界各國在面對能源議題時,由於能源結構、資源稟賦與發展成熟度不同下,一方面,藉由明確推廣目標與多樣化政策工具與配套措施,增加國家未來再生能源政策發展之可預期性,創造下一步能源結構轉型之誘因;另一方面,如何使再生能源政策更契合民眾需求,提升社會接受度與可及性,儼然已成為結合政策與實務的重要挑戰。

近年再生能源已逐漸成為各國能源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關政策與配套措施的運用,產生關鍵的推升效果。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2011年再生能源與氣候變遷調適特別報告指出,再生能源的應用與發展,往往會面臨各種障礙與挑戰,如市場失靈和經濟障礙、資訊落差和對新技術的認知、社會文化、制度和政策障礙。因此,能力的建構與強化是一個整合性議題,當中除涉及政府各部門外,全民的認知也需與時俱進,才能加速再生能源的推動。

 

全球再生能源政策規劃與治理模式的轉變

儘管推動能源轉型態勢積極,但距離巴黎協定目標依舊遲緩,目前有117個國家提供國家自主貢獻計畫(NDCs),其中有55個國家納入再生能源目標。惟在能源選擇上,從褐色經濟到綠色經濟,不能只依靠個別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與應用,當中還包括國家的能源政策、經濟發展、電力市場、能源產業及民眾對再生能源的認知。

全球逐漸從褐色經濟走向綠色經濟的同時,需有創新的政策架構、措施並結合技術輔助。例如:再生能源技術為消費者打開進入電力市場的主導權、基礎建設完善(如整合電網、智慧電表)等,政府打造友善環境,例如:減少政策與能源規劃的不確定性、增加多元的融資渠道等,加速再生能源推動與能源轉型。

能源轉型再生能源政策配套法治環境綠色金融電網升級全民參與競標機制儲能技術能源市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