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論壇】安倍三箭中了凱因斯和市場基本教義的毒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6/06/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6期》
安倍三箭成功關鍵在結構改變
日本經濟長期陷入停滯,安倍三箭是很激烈的政策,但到目前為止三箭普遍被認為並不成功,而日本經濟也仍未起色。在三箭政策之初,有些人就指出寬鬆貨幣政策、擴張財政支出,乃至於它們所造成的日圓貶值,頂多只是鋪陳一個讓經濟較易改善的環境,真正要讓經濟恢復活力和發展,還是要靠第三箭,也就是結構的轉變。然而結構要怎樣改變,各國評論者和日本政府的說法並不一致,甚至有些可能是不正確的。除非日本政府和企業弄清楚日本陷入停滯的真正原因,而趕快採取正確的結構改變方向和政策,否則安倍三箭政策不只難以成功,這期間的政策成本也將成為未來日本改善經濟之障礙。
自由化不是最重要的結構改變
很多人是以自由化作為日本結構改革的方向和政策方法,但這並未掌握到日本20多年來經濟停滯的根本病因,因此也解決不了日本的經濟問題。經濟不夠自由確曾是日本經濟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從目前的自由化程度再進一步自由化,卻不能解決日本的問題。日本市場以前相當封閉,政府和企業的一些做法讓外國產品難賣進去。而在1980年代日本被迫開放市場和自由化之後,不只外國產品較易賣進去,日本企業更大量到海外生產而把產品銷回國內,於是原來被保護的國內產業及勞工受到很大的壓力,這是日本經濟不好的原因之一。但這傷害是過去的不夠自由加上後來的快速自由化所造成,而不是現在的不自由所造成,用過去不自由的傷害是不足以說現在進一步自由化就可改善經濟。
世界變化很快,即使已極自由化的國家也常有一些法規限制了某些最新的發展,因此日本當然也有不少要再自由化的法規或習慣,但這並非日本近年經濟停滯的重要原因,很多更不自由的地方都有比日本更快的經濟發展。說自由經濟最好的那些經濟理論幾乎都是靜態的理論,它們並未證明更自由放任的經濟較能促進經濟發展這個動態的問題。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 E. Stiglitz特別在其書中批評誇大自由放任經濟之效益的主張(J. E. Stiglitz, 2010),他也和索羅斯(G. Soros)一樣地迷信自由市場的主張,稱為市場基本教義派。但相信自由放任的人仍抓住各種機會來推銷自由化,包括主張安倍三箭不成功就是不夠自由。
失去領導新產品的能力才是日本停滯的主因
其實在全球化競爭時代,影響經濟表現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產業競爭力,競爭力不如人,產品在國內外都賣得不好,經濟成長自然不如人。自由化可能不足,政府和民間負債太多,泡沫經濟的後遺症乃至執政者輪換太快等因素,都可能傷害日本產業的競爭力,但拿其他國家的情況來比較,影響應該沒那麼大。用日本自己的歷史來看,1960~1980年代日本經濟領先全球時,日本同時也領導許多甚至大部分重要新產品的發展,包括:電晶體收音機、電視機、錄音機、錄影機、攝影機和光碟。但近20多年重要的新產業,包括:個人電腦、手機、軟體和網路,日本都不再是領導者。這種領導新產業、新產品之能力的落後,才是日本經濟不再風光的主要原因,而這種落後的主要原因絕非執政者輪換太快、負債太多及自由化不夠等因素所能解釋。同一時間美國興起的這些新產業,都不是美國有和前述相反的因素所造成,而是有更深層的文化和學術環境因素,甚至是政府的協助。搶走日本原有競爭力之產業的國家,多半也是藉比日本更多的政府干預,而不是比日本有更多自由。所以日本政府和民間如果只聽從和複述西方學者自由化的論調,而不自己深入檢討改進無法再領導新產業發展的原因,經濟前景將難以改善。
安倍三箭、總體經濟、日本停滯、產業競爭力、結構改革、貨幣寬鬆、財政擴張、自由化政策、新產業發展、經濟復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