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從高樓危機看安全產業的未來發展
李巧琳 (2005/07/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7期》
高樓林立,處處暗藏危機
觀察近年來的社會發展現象,不難發現高層大樓(指15層以上之建築物)的興建,是都市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此乃由於全球城市人口總數持續成長,科技進展快速,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使得建築物日趨朝高層化、地下化、大型化及複合化發展。
依據內政部消防署公務統計報表所公布之數據可知(詳如表1),截至民國93年12月底,國內15層以上建築物總計有3,288棟,主要分布在台北縣(868棟)、台北市(563棟)、桃園縣(461棟)、台中市(444棟)、高雄市(393棟)等人口稠密及經濟活動密集區。
表1:全國15層以上建築物統計表
另一方面,建築物的高度同時可視為該國經濟實力雄厚的表徵,因此各國競相角逐超高摩天大樓寶座,使得建築物不斷向天際延伸。由表2可看出,目前全球摩天大樓高度排行中,八座位於亞洲,美洲僅占兩座,原本由美洲所獨霸的摩天大樓,在亞洲經濟實力逐漸抬頭下,已由亞洲略勝一籌。目前全台也是全球第一高建築物為座落於台北市的台北101金融中心,高度為508公尺,已於93年12月31日正式開幕。目前仍有多國極力爭取世界第一高樓的榮耀,包括中國上海的世界金融中心(預計完成高度為508公尺)以及印度的吠陀學習中心(預計完成高度為667公尺)等。
表2:全球摩天大樓高度排行(至2004年底)
然而,在此高樓大肆興建之際,安全性的考量更為首要之務。高層建築物宛如一座微型城市(micro-city),人力及資本集中,倘若發生重大災害,所可能造成的人員、財力損失不計其數(以火災發生事件為例,詳見表3)。以最近發生的日月光內壢廠房大火而言,雖僅七人受傷,但直接財務損失高達50億,並衍生商譽受損,以及接單轉讓等重大的間接損失,建築物大樓之安全不可不慎。
高層建築安全、系統整合、智慧建築、安全標章、防火設備、災害管理、資安整合、消防設備、建築安全檢驗、政府政策推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