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拓展台灣會展業之相關政策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拓展台灣會展業之相關政策

劉靜容  (2005/03/07)    《台經月刊第28卷第3期》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及國民所得之提升,民眾對休閒娛樂日益重視,觀光相關產業遂成為一個國家國際化及現代化之指標。觀光產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不同的經濟利益,觀光關聯產業更可孕育出無窮的潛在商機;如會展業之應運而生,經由會議、展覽及企業的獎勵旅遊,不僅可藉此活絡地方經濟,進而改善都市結構,並可樹立國際形象。目前世界各國紛紛成立會議局,除了爭取國際會議或展覽前往該國舉辦,並積極造就一個會議觀光都市,不但在經濟層面可以增加當地稅收以及就業機會,對於相關產業,如交通運輸業、旅館業、餐飲業、旅行業、遊樂業等,皆將因可觀之觀光乘數經濟效益而發展。

我國自民90年代以來,已由偏重製造功能的產業結構,逐漸蛻變為以服務業為主之產業型態,在未來整體發展策略上,亦將強化知識經濟與服務業經濟。因之,行政院「挑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觀光客倍增計畫」中,將「發展會議展覽產業」列為重點工作項目之一,主要著重國際會展設施、獎勵機制以及專業人才養成制度,期藉會展業之扶植,帶動台灣升級並與世界接軌。有鑑於政府扶植產業之政策,扮演著產業是否得以振興及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故本文自探討會展業範疇出發,介紹會展業的定義及目前市場概況;並歸納我國推動會展業之整體資源;最後剖析政府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為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會展業,所落實之相關政策及措施。
 

會展業之界定

會展業即會(Meeting)、獎勵旅(Incen-tive)、大型會(Convention)及展(Exhibition)的合稱,因此又稱MICE產業,其內容說明如下: 

(一)會議

根據中華國際展覽協會將會議定義為「凡一群人在特定時間、地點聚集,進行研商或特定活動均稱之」。舉凡全體大會、研習會議、主題討論、或企業體經常舉辦之經營策略會議、販賣會議、職員研修教育、在公司外面舉辦之經常性集會等均屬之。

(二)獎勵旅遊

根據國際獎勵旅遊協會定義獎勵旅遊界定為:「協助企業達到特定的目標,並對目標的參與人員,給予一個難以忘懷、盡情享受的旅遊假期作為獎勵」。依獎勵旅遊的種類及目的,可區分為企業年度會議(商務會議旅遊)、海外教育訓練及獎勵對公司營運及業績成長有功者,其附加價值除了獎勵及慰勞目的外,尚可達到凝聚員工向心力、強化公司企業文化及持續鼓勵員工提升工作績效。

台灣會展業MICE產業國際會議展覽政策觀光客倍增計畫會展服務業專業人才培育產業整合國際化經濟效益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