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下,輸配電業發展之因應作為
莊景勝 (2022/04/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4期》
隨著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6)結束,參與國同意一項新的公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紛紛承諾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如火如荼的規劃國家的淨零碳排路徑與策略,使得仰賴化石燃料發電的電力產業將面臨做出調整的壓力。而在諸多淨零碳排的技術中,再生能源的推動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且再生能源技術相對於其他技術而言具有高度成熟的優點,因此隨著發電低碳化的趨勢,將考驗電力系統的韌性,這取決於電力系統是否具有足夠的靈活調度能力以因應再生能源的變動,而這涉及到系統資源是否充足、基礎設施是否足夠、淨零路徑規劃時是否有考慮到即時平衡調度與彈性需求考量等因素。本文首先將概述淨零碳排路徑對電力產業可能產生之影響,續簡介輸配電業於低碳電力系統時為提高系統韌性與可靠度應考量之關鍵因素,最後將論及我國輸配電業面臨淨零環境的挑戰。
淨零碳排與電力產業
氣候變遷一直是近年來備受世界各國所關注的議題,2015年COP21達成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要求締約方必須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提交國家自主貢獻(NDCs),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2021年的統計,共有191個國家提交了第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涵蓋了全球90%以上與能源和工業製程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在2021年更有有80個國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提交了新的或更新的國家自主貢獻,涵蓋了超過40%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第一輪相比,許多更新與更高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涵蓋更多部門或更廣的溫室氣體覆蓋面。此外,更有27個國家和歐盟已經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向「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通報了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發展策略。2021年11月COP26會後,各締約方被要求提出2030年減排目標,並且樹立「2050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為實現碳排歸零目標,IEA描繪了2050淨零碳排情境(Net‐Zero Emissions Scenario, NZE),點出了幾個關鍵要素,說明如下。
(一)提高能源效率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減少能源的使用,因此,提高能源效率將對於降低能耗具有關鍵性的貢獻。並且工業、建築物、電器和交通運輸方面相關的提高能效措施,可以很快且大規模的實施,在於淨零碳排前期將有顯著的效果。
(二)終端用戶行為改變
在推動落實淨零碳排的過程中,倘缺少公民的積極參與是無法實現的,主要在於人們使用能源的行為,將對於推動能源相關產品和服務需求有著相當的影響,而社會規範和個人的選擇將在引導能源系統走上可永續發展的路徑發揮關鍵作用,比如:
淨零碳排、再生能源、輸配電業、電力系統韌性、能源轉型、儲能設備、輔助服務市場、電動車智能充放電、資源充足性、電網靈活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