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公共供給導正市場照顧弱勢的功能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公共供給導正市場照顧弱勢的功能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9/07/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7期》

公共供給的價值再受重視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J. E. Stiglitz)最近為文主張,政府可在某些領域和民間同時提供服務,藉以讓民眾有更多選擇,刺激競爭和創新,並且壓低價格而提升安全,以提升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準,他說這是進步型的資本主義(史提格里茲2019)。恰好在七年前筆者也曾為文提出類似的主張,亦即以適度公共供給導正市場照顧弱勢,稱其為中間偏左的路線(陳博志2012)。這種做法並不是我們的發明,而是早就存在的務實政策,只是在最近幾十年因為自由放任主張甚為強勢,以致這種做法的利益被忽視甚至被抹黑。本文先比較這兩篇文章的目的,以及兩者主張可提供公共供給的項目,而以兩篇文章之意見的相似性來提高大家對這些主張的信心。然後本文再以稍微技術性一點的經濟學圖形分析來證明這種公共供給的主張也有理論基礎,而不是想當然耳的政策主張而已。對技術分析沒興趣的讀者,則可略去圖形分析這部分不看。


公共供給降低剝削照顧弱勢

筆者2012年的文章中指出:「在資本主義市場中,所謂市場力量就像是用錢投票,沒有錢的人不是少有影響力,就是被迫退出市場,而在經濟分析中被忽略」(經濟分析實際上完全忽視付不起錢的人的情況,很多經濟學家都不知道;請參閱陳博志2013)。此外,同時主張:「協助弱勢的方法之一,是在某些產業採取局部公共化的做法,即政府提供或支持一部分供給,而藉這部分來滿足弱勢者的需求,同時牽制自由市場,以避免自由市場或財團的行為太偏離人民整體的利益」。

史提格里(2019)則指出195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雖已成長三倍之多,但卻愈來愈多人過不起中產階級的生活。而由於資訊不完整、不對稱、且缺少適當法規,讓一些動作快的業者機剝削民眾。所以若由政府來提供某些服務,可讓人民有更多選擇及更低的價格,而可拉中產階級一把,讓美國人再度擁有中產階級的生活模式。可見我們的出發點都是要提升中低收入者的生活,以及降低自由市場中可能不公平的現象。雖然筆者把政府的參與或介入稱為「公共供給」,而史提格里茲稱為「公共選項(public option),但兩者實質上要做的事可說是相同的。


值得採行公共供給的產業

史提格里茲第一個提到要有公共選項的產業是健康保險,這倒是我國目前已領先美國和多數國家而廣受稱讚的政策。我國全民健保制度雖仍有很多可改善之處,但對弱勢的照顧絕對值得肯定。前行政院長連戰當年推動這制度的功勞,也應值得更多肯定。不過陳博(2012)仍指出:「公辦醫院及衛生所……應改善其作為模範及照顧偏遠地區和弱勢者之能量,而不盲目擴大其規模而和民間財團形成寡占」。另外陳博(2012)也指出:「長期照顧服務、居家照顧、社區日托、照顧人力派遣、托育……民間本來也可以做,但過去法令之限制,反使這種照顧人民生活的產業未能發展起來」。換言之,太執著於公共供給也是問題,所以七年來我國在這方面的改善仍然不夠。

公共供給弱勢照顧市場結構自由市場公共選項社會福利經濟學公共服務價格管制社會安全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