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全球經濟情勢回顧與展望
資服處輯 (2010/01/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期》
回顧2009年,全球經濟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及流動性緊縮持續蔓延影響下,各國實質需求下滑,導致世界貿易量銳減,全球經濟成長率向下修正。儘管世界主要經濟體進行聯合降息,各國政府及央行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啟動各種財政及貨幣手段刺激景氣,加上主要經濟體中仍有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經濟持增長態勢,但市場信心仍不足,2009年上半年市場仍持續震盪。全球各集中市場於第一季末開始逐漸回穩,雖然各主要股市尚未恢復至2007年底的指數水準,然而若以2008年底為基期,全球各股市均已反彈,實質面則遞延到2009年第三季才開始有起色,市場供需失衡問題需到2010年以後才能重回原有成長軌道,GII、IMF、EIU以及UN等世界主要預測機構估計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約為-4.1~-1.1%(表1)。
表1 世界各主要研究機構對經濟成長率之預測
檢視全球主要經濟體於2009年之表現,美國景氣復甦力道仍需持續觀察,但美國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逐步反彈,意味著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回復,美國政府注入7,87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在第二季開始發酵,美國經濟已呈現成長態勢。隨著全球金融風暴之衝擊,日本出口與設備投資因而大幅下滑,更造成就業市場不振,導致日本經濟在內、外需衰退的壓力下產生惡化,但由於日本政府實施的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有效帶動景氣好轉,加上領先指標數據表現優於落後指標,意味著日本經濟已進入緩步復甦。歐洲經濟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而趨緩,同樣面臨內需萎縮和外需不繼之困境,但觀察2009年10月公布的領先指標及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歐元區綜合經濟觀察指標已連續第六個月上揚,商業活動出現2007年12月以來的最大增幅,代表歐元區經濟可望持續回溫。
雖然各主要經濟體成長動能仍薄弱,但根據各國最新公布的領先指標及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2009年景氣已經邁向復甦,美國、歐元區的綜合經濟觀察指標及製造業、服務業與零售業信心指數均呈現上揚態勢,為景氣復甦帶來一線曙光;日本最新公布的領先指標及消費者信心指數均回升,加上亞洲新興國家經濟仍維持擴張態勢,都可望為全球景氣復甦注入新的動能。根據世界各主要研究機構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都將優於2009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落在0.7~3.1%之間。以下就美國、歐元區、日本與中國在2009年、2010年的經濟表現作一回顧與展望。
美國
2009年美國總體經濟表現並不理想,主要是因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反映在生產力下滑、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低落、失業率持續攀升、新屋起造減少,以及房屋市場交易冷清。美國經濟成長顯著下挫始於2008年的下半年,到了2009年的上半年負成長趨勢加劇,直到第三季起出現回溫的跡象,但復甦力道不強,與2008年同期比為-2.3%。與美國總體經濟成長跌落的一致現象則是內需的顯著萎縮,投資不振更是內需下滑的主因。除了內需的萎縮之外,美國亦面臨外需疲軟的情況,但由於國內消費銳減,導致進口下滑的幅度更大,2009年貿易赤字反而顯著縮小。
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估計2009年的實質GDP成長率為-2.4%,相較於2008年之0.4%,經濟衰退的跡象明顯。2009年民間消費成長率估計僅有-1.0%,相較於2008年-0.2%的水準,情況更趨惡化。而美國2009年固定資本形成毛額成長率為-19.5%,相較於2008年的-5.1%成長率,亦可以看出美國民間投資的疲軟態勢。在民間消費成長力道走緩,固定資本毛額成長率持續悲觀的負成長情形下,加上金融危機衝擊外需市場,明顯缺乏支持經濟成長向上提升的動能,因此提振內、外需為美國經濟邁向復甦之路的重要課題(表2)。
金融海嘯、景氣復甦、全球預測、GDP成長、美國內需、中國基建、歐元區失業、日本通縮、經濟展望、世界貿易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