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2017年印度的政經情勢展望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2017年印度的政經情勢展望

方天賜  (2017/0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期》

   印度的國家總體實力在近年來明顯成長,其全球政治及經濟影響力也不斷提升,成為受矚目的崛起大國。而台灣正在推動「新南向政策」,將印度列為重點交往國家,故印度的相關發展格外值得注意。

   為瞭解印度2017年的政經發展圖像,本文擬從經濟、外交及內政三個角度來分析印度的近期發展歷程及可能演變。印度總理莫(Narendra Modi)20145月上任以來,陸續提出一連串的重大國家發展計畫。整體而言,印度在「莫迪經濟學」及大國外交的相互作用下,可望持續散發發展能量。目前也無強力人選可挑戰莫迪總理的連任之路,但近期的換鈔風波及莫迪總理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將為印度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莫迪經濟學

   所謂的「莫迪經濟學」,係指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提出之藉以振興及改革印度經濟的發展措施,包括「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智慧城市(Smart Cities)、「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等大型國家政策。莫迪總理也積極透過外交出訪活動,宣揚經濟新政並吸引外商到印度投資。

   「來印度製造」政策是挑選出25項重點產業,希望把製造業占印GDP的比例從目17%提高25%,並放寬外資的限制。「數位印度」計畫則包括建立網路基礎設施、數位化服務傳遞、強化數位素(Digital Literacy)等內容。在「智慧城市」方面,印度政府準備投4,800億盧比(約新台2,400億元)開100個智慧城市,被選定的城市預計可獲得中央在五年內補50億盧比。此外,莫迪政府也推出技能印(Skill India)計畫,藉由職訓計畫培養印度專業人才,以提供工作機會及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創業印度(Startup India)計畫則是藉15億美元的創業基金及稅賦優惠,鼓勵創業及創新等措施。

   在這些政策帶動下,印度在2015年成功吸63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首度成為全FDI最大投資目的地(1)。國際貨幣基金組(IMF)201610月公布的《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則認為,印度201520162017GDP成長率皆7.6%,優於中國6.9%6.6%6.2%,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 

   莫迪總理在2016815的獨立紀念日演說中,也列舉上任後的建設成果,包括:4,000萬人60週內獲得瓦斯供應;每天可完成100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一年可鋪設五萬公里的輸電電纜,讓超過一萬個村落有電力可使用;在全印度安7.7LED燈泡,節2,000萬瓦的電力;太陽能發電量成116%等(3 

   在2016年度,印度政府最成功的經濟改革措施則是推動稅制改革。印度國會20168月通過「商品及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 GST)修憲案,並已經獲得過半數的地方省分通過而呈請印度總統同意後生效。

   「商品及服務稅」主要是希望整合當前各地不一的稅制,達成「一個國家,一種稅制」(One nation, one tax)的目標。中央的商品及服務稅將整合現有的中央消費(Central Excise Duty)、附加消費(Additional Excise Duty)、服務(Service Tax)、附加關稅/反傾銷(Additional Customs Duty/Countervailing Duty)及特別附加關(Special Additional Duty of Customs)等;地方的商品及服務稅則整合附加價值稅/銷售(State Value Added Tax/Sales Tax)、娛樂(Entertainment Tax)、中央銷售(Central Sales Tax)、貨物(Octroi and Entry Tax)、購買(Purchase Tax)及博奕(Taxes on lottery, betting and gambling)等六項稅賦。

   印度政府預計在2017年的會計年度(從41開始)施行,新稅率約15~18%之間。由於新稅制簡化及統一繁雜的稅制,可望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及促進商品流通效率。

莫迪經濟學來印度製造商品及服務稅換鈔風波美印關係印巴衝突印度GDP成長新南向政策外資投資環境地方選舉考驗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