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韓國發展自由經貿特區對台灣之啟示——以仁川自由經濟區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韓國發展自由經貿特區對台灣之啟示——以仁川自由經濟區為例

吳家豪  (2012/04/10)    《台經月刊第35卷第4期》

由於台灣缺乏可供生產的自然資源,無法與發展中國家進行低成本的紅海競爭,惟有提升非貿易財的質量,才是在經濟全球化中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決定因素。所以,日前我國政府提出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且初步規劃是以現有的自由貿易港區為核心,連結鄰近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等,形成一個「前店後廠」更大範圍的自由貿易區,並逐步推動到全國,達成全台自由貿易化的最終目標。因此,本文將概述韓國仁川自由經濟區的發展規劃、推動至今的實施成效及相關衍生問題等內容,裨利相關政府單位未來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參考。

 

設立緣由及基本目的

韓國歷經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深刻體認到必須重新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性,並且惟有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與吸引大量外資,才有尋求經濟復甦及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的可能性。因此,2002年韓國政府便浮現將韓國發展成為東北亞商業中心之基本構想,並從而擬定「東北亞商業中心國家實現方案」,希冀靠著本身在東北亞的地理優勢、優越的物流及工業基礎建設,企圖重新塑造自己成為東北亞之經濟樞紐中心。

然而,建設自由經濟區(Free Economic Zone)即是該方案的核心內容重點之一,其主要策略目標有二:(1)避免產業空洞化之危機,故韓國採取提供優惠措施、引進外勞及闢建自由經濟區等三種因應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延緩成熟產業外移;(2)逐漸帶動服務業開放腳步。基於韓國的服務業,如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市場仍有諸多限制,為實現逐漸開放這些服務業的目標,同時又避免現階段對國內相關行業產生太大衝擊,韓國決定採取建設自由經濟區的辦法,以逐步帶動服務業的發展。

至於,韓國在推動自由經濟區之規劃時,主要是參考新加坡(外商投資管制自由化等)、中國(行政授權等)推行自由區的相關經驗之後,於2003年改良推出以兼具物流、製造、服務業及提供外國人投資企業居住、教育、醫療等多功能之經濟自由區域。此種特區為具有結合海、空港聯運、商業貿易、工業加工、科技開發及區域城市發展等為一體之綜合性自由經濟區(參訪韓國經濟自由區發展情形出國報告書,2012)。

簡言之,韓國發展經濟自由區之首要目的即在於促進外人投資、強化國家競爭。此外,亦含有藉由改善外國投資企業營運環境和生活條件,以平衡國內區域發展之用意。

相關規劃及配套措施

(一)規劃內容

仁川由於所處地理位置接近韓國首都首爾市,有足夠的消費市場(首爾與京畿合計約2,300萬人)及便利交通網絡通往鄰近區域,加上鄰近仁川機場,有全面性的運輸設施連結到周邊海港、空運設施。因此,仁川便被韓國政府選做第一個成立的經濟自由區域。

仁川自由經濟區是從2003年8月開始推動實施,預定將於2020年完成所有開發建設,預計總開發面積達209.4平方公里。而所採取的開發模式係以集中開發的方式進行,透過松島、永宗、青羅三個區域的分工互補,將仁川發展為適合居住與商業活動的城市,同時成為東北亞的商業樞紐,裨利讓外人投資公司及其員工在此自由經濟區之內,可以享受相較於韓國其他地方特別之利益及誘因,包括租稅優惠、擴展之外匯流通、語言服務、勞工彈性、鬆綁、成立外國教育及醫療機構等等。以下便簡述松島、永宗、青羅的區域定位及主要規劃(附圖):

1.松島地區:國際貿易中心

預計將成為尖端技術產業中心、國際物流、商業、知識資通訊產業重鎮。欲開發之面積規模約53.3平方公里,計畫人口約25.2萬。

2.永宗地區:國際航運中心

預計將成為具備國際商業物流及居住園區,擁有世界一流的海岸觀光地、酒店、娛樂城等休閒文化設施。欲開發之面積規模約138.3平方公里,計畫人口約16.9萬。

3.青羅:國際金融中心

預計定位為世界金融休閒都市外,並將發展成為高科技產業園區。欲開發之面積規模約17.8平方公里,計畫人口九萬。

仁川自由經濟區自由經濟示範區租稅誘因行政鬆綁外人投資基礎建設專法制定招商成效區域發展經濟規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