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月刊

 

【社論】樂見中小企業再生資金環境之完善

台經院  (2024/08/19)    《台經月刊第47卷第7期》

近年來由於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營運困難及資金周轉不易等問題,各國政府也全力透過財政紓困及貨幣寬鬆等政策,積極協助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免於破產倒閉。在非常時期,這樣的做法確實對中小企業發揮強大支撐作用。不過,隨著新冠疫情遠去、市場慢慢恢復平靜,世界各國也紛紛終止相關財政及金融支持措施,回復承平時期做法。從施政角度來看,這並沒有錯,只是相較於大企業,體質相對脆弱的中小企業,元氣恢復速度恐怕沒那麼快,當相關紓困措施不再延續時,經營壓力無疑也會隨之加大。

另一方面,這幾年因烏俄戰爭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全球通膨壓力始終居高不下,連帶逼使各國不得不以升息策略作為因應。特別是自2022年3月美國聯準會開啟一連串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工程,包括量化寬鬆政策退場與升息等,全球主要國家如歐盟、加拿大、韓國及我國等,也同步進入升息循環階段。在利率快速調升的環境下,中小企業償還新冠疫情期間紓困貸款負擔加重,加上全球景氣復甦動能疲弱、需求不若過往強勁,且淨零轉型要求與日俱增,這都讓中小企業再生問題快速浮上檯面。

早先時候,包括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世界銀行(WB)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內的國際組織就紛紛提出警告,儘管新冠疫情衝擊不再,但在高利率的資金環境下,各國恐須考慮邊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大規模破產的可能性。其也建議各國政府應完善企業債務重整制度,藉以支持企業再生。
  
誠哉斯言。全球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加上日益加重的償債壓力,已有一些有關景氣寒冬中小企業倒閉潮等相關消息陸續出現。即使是經濟表現相對強勁的美國,由於遲遲盼不到聯準會降息,近期宣告破產的企業家數也大幅增加。根據標普全球統計,2024年4月美國總計向法院聲請破產企業家數共66件,足足較1月35件激增88%,也高於3月61件,顯示企業破產問題確實正在惡化。
  
就台灣目前現況來看,我國景氣呈現內熱外漸回溫的現象,雖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償債壓力,但仍有部分中小企業受限於自身財務體質及龐大利息負擔,仍舊無法擺脫倒閉、結束營運噩夢。面對這樣的環境,可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小企業破產倒閉、再生或重整等相關議題,仍會是外界及市場關注重點。
  
這也不禁令人想問,在企業進入正式破產程序之前,是否有一些政策措施可以協助其恢復營運,或是協助企業好好處理債務問題,以利企業主未來二次創業?特別是對於營運已下降、有償債困難之企業,政府是否有何機制可以判斷是否再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恢復營運?抑或有何措施可讓企業在債務上有一緩衝、喘息的機會,以利企業度過難關?
  
種種疑問,恐怕都不容易回答。但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中小企業再生問題非台灣所獨有,而是舉世皆然現象。這也意味著類似國家之處理經驗,或許可茲參考借鏡。譬如日本,在其企業再生支援措施上,就設立專責機構或窗口,以利中小企業發生財務問題時可以尋求協助;另其亦透過專業輔導顧問協助擬定改善計畫書與後續陪伴,深度協助中小企業振興或關閉營業;2022年藉由「中小企業振興指南」問世,明確私人清算程序,俾利中小企業振興或關閉時之銀行往來程序參考;甚至對企業再生提供條件式的補助金,以減輕企業負擔並帶來企業附加價值的提升等。
  
再如韓國,也有一些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再生支援措施,包括:機制多元彈性,且有完善運作流程及規範;債權銀行能主動提出企業重組要求,以降低金融風險;政策調整具即時性,於特殊時期加快債務重整制度;企業在債務重組期間或之後,仍持續提供資金活水等。而相較於日本及韓國,歐盟在處理企業再生問題上,也不遑多讓。比如在歐盟預防性重組框架實施下,歐洲各國納入重組法庭的角色,使債務協商流程相較於日本、韓國更具有法院強制力,且通常進入重組流程的企業需要被審核具有未來償債能力,有效地從資格篩選程序降低殭屍企業生存的機率。
  
顯然地,不管是日本、韓國或歐盟,在中小企業再生問題處理上,態度都相當積極也明確提出一些具體可行措施,如協助企業解決短期性資金周轉壓力、串連經營管理輔導體系、設立支持性基金提供債務協商資金活水、訂定明確振興指南或參考指引、強化企業債務重整流程等,都是目前我國企業再生協處可能還不夠完備的地方。
  
當然,外國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我國中小企業再生資金支援措施方面,雖然已經做得不錯,但對照他國做法,確實還有進步空間。未來若能參考日本、韓國及歐盟的做法,再參酌自身國情及特性,適時適度做出一些調整,讓中小企業再生資金環境更為完善,相信定能造福更多中小企業,也有利我國整體產業的永續發展。新政府,新氣象,希冀未來我國中小企業再生,能有一番嶄新面貌。

中小企業資金營運地緣政治風險淨零轉型破產程序企業重整企業振興補助企業附加價值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