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科技創新篇:建構政策研究基盤,衡量創新力量新視野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科技創新篇:建構政策研究基盤,衡量創新力量新視野

杜沄蓉  (2024/06/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6期》

科技創新是一個持續變化、多重因素與成員互動連結的系統現象,不但須以多面向資料進行論證,還需透過國際間各指標比較,方能客觀準確地檢視當前狀態與相對優弱勢。本文提出科技創新指標概念與新藍圖,協助重點執掌科技專案補助相關單位可透過「投入、活動、產出、效果、影響、目標」系統邏輯框架,更容易地掌握科技脈絡及創新發展管理,讓政策落實且預算得以有效運用。

 

科技創新是現今全球快速發展的重要關鍵,影響著各產業發展的方向與節奏。然而,要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實現永續發展,僅靠技術創新並不足夠,還需建立一套科技創新政策評估體系作為循政治理之基礎。科技創新是一個持續變化、多重因素與成員互動連結的系統現象,不但須以多面向資料進行論證,還需透過國際間各指標比較,方能客觀準確地檢視當前狀態與相對優弱勢。因此如何構建一套有效的科技創新指標衡量體系,是一個需要持續關注、滾動修訂且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本文依循TAFTIE (2015)提出的創新政策衡量架構,先彙整出國內外科技創新在各階段常用的評比指標,據以作為相關討論之起點。接著提出我國科技創新可能的指標藍圖,協助重點執掌科技專案補助相關單位、企業管理或融資借貸相關者,都可以透過「投入、活動、產出、效果、影響、目標」這個系統邏輯框架,更容易地掌握科技脈絡及創新發展管理,讓各單位執掌的政策落實且預算得以有效運用。最後透過科技創新數據應用趨勢,提出本文觀點。

 

彙整三項國際指標評比體系,可看出在每個觀測構面下,並非限定只能有單一統計指標,而可依據任務目的需求,選擇合適細項指標共同詮釋及呈現;其次,在全球快速發展步調下,資訊即時性對決策者的需求及重要程度加劇。

 

先進國家推動科技創新政策常見指標

國際先進國家在推動科技創新時,通常參考許多數據指標及資訊佐證,進而提出對應的政策工具及方案。一般最常源自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以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主要科技指標》。以下針對三項指標架構、資料收集方法以及趨勢轉變進行彙整比較。

(一)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

世界經濟論壇(WEF)1979年起,每年10月左右公布《全球競爭力報告》(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GCR),期間歷經多次指標與加權調整以及涵蓋範圍擴展,迄今最新架構是2018年發布的「全球競爭力指數4.0版」(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4.0, GCI 4.0),囊括全球140個國家145項統計及調查指標(注1),據以進行全球競爭力的評比排名。由於多元反映各國經濟表現及競爭實力,評比結果受到全球各界重視。然而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WEF宣布自2020年起暫停更新GCR評比排名。

TAFTIE創新政策衡量架構來解析GCI 4.0可以發現:整體而言,GCI 4.0選擇的指標涵蓋從科研投入到社會目標整個架構環節。而從細項指標亦可以看出,它們對人力資本投入相當重視,不僅關心人力資本的健康、現有勞動力質量,也關注未來勞動力的培養與技能。在科研產出方面,除了專利申請數量外,亦關注包含文化認知導向的商標以及文書出版物產出情形。

科技創新政策創新指標研發投入國際競爭力技術成熟度數據應用智慧交通惜食永續健康防疫跨國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