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與完善
張兆安(作者為上海經濟年鑒主編) (2007/08/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8期》
民營企業的地位與作用
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低到高的歷史發展過程,也正在經歷著從起步、壯大、到逐步完善發展的歷史發展進程。如今,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大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整個社會中最微觀、最多元、最實在的行為主體,而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已經愈來愈重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心的地位也愈來愈重要。到2003年底,全國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數達6.76萬家,占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內資企業)的比重已達42.89%。又根據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的推算,2003年民營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已達到48.5%。其中第一產業占62.7%,第二產業中占55.1%、建築業占68.6%,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餐飲占60.4%、房地產占71%。由此可見,民營企業的數量已過半數,而民營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已近半片江山。
(二)民營企業在經濟增長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僅產出總體上呈高速增長態勢,而且對國民經濟增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的資料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54,805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國有經濟增長14.2%,非國有經濟增長8.6%,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民營經濟的增長達22.8%,高居增長率榜首。又如,民營經濟中的個體私營經濟的總產值從1989年的656億元增長到2002年的23,304億元,年均增長35%,遠高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7.6%的平均增長速度。由此可見,民營企業的高速發展已經愈來愈成為全社會經濟總量快速增長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
(三)民營企業成為全中國擴大城鄉就業的重要管道
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為擴大城鄉就業崗位創造了重要的管道,尤其是成為了吸納新增就業人口以及國有企業退出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從而對促進社會就業穩定及其社會穩定和諧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據統計,中國非公經濟(包括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每年增加的就業崗位占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的75%以上(參見表1、表2、表3)。
表1 城鄉民營經濟就業占全社會就業量的情況(1993~2003年)
表2 主要年分中國個體私營經濟與全社會新增就業量變化情況
表3 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數歷年增長情況(1978~2003年)
(四)民營企業成為推動經濟改革的重要力量
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力地推動了經濟改革的深入發展。一方面,民營企業產生於市場經濟環境,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而真正起到市場主體的作用,讓市場在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中發揮基礎作用,這就有利於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系的構建和市場運行機制的完善。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也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在解決國有企業資金本不足、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等問題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就有利於經濟體制向著所有制結構多元化、企業結構多元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方向邁出堅實的步伐。此外,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已經成為一系列社會創新活動的實踐者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社會的創新和慈善事業的發展。
中國民營企業、改革開放、民營經濟、就業擴大、經濟增長、產權結構、市場競爭、政策完善、企業管理、社會責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