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原物料行情聚焦新興亞洲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原物料行情聚焦新興亞洲

張博欽  (2011/01/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期》

受到墨西哥灣暖流範圍變小影響,歐洲今年冬天恐將面臨千年來新低溫,且俄羅斯也測得該國中北部近來平均低溫低於往年,今年可能出現史上罕見的寒冬;北半球受寒流肆虐,南半球亦遭暴雨引發洪水成災。除了澳洲之外,泰國、越南以及印度等國皆受暴雨所釀成的嚴重災情所苦,氣候異常已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全球出現史無前例的低利率環境,熱錢流竄造成商品原物料價格大漲,除了黃金價格飆漲外,小麥、玉米、棉花等農產品價格迭創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原油價格也突破每80美元大關,短期間內原物料走勢易漲難跌。

分析這波原物料飆漲的背景因素,除了弱勢美元及熱錢充斥之外,與各地區擔心千年一次的寒冬即將來臨也有直接關係,擔心天寒農作物長不出來、各項物資運不出去,對原物料的需求提前發酵,包括黃金、白金大漲後,棉花價格創140年新高,玉米、黃豆等價格都是呈現向上揚升的走勢。

其次,因為中國十二五計劃主軸在追求「民富」,在全國人民所得提升之下,對基本生活「食」及「衣」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將刺激中國官方向海外進口相關原物料,從近期棉花及大宗物資價格飆漲可看出市場的預期心理。一旦中國官方開始大舉進口農產品,預期未來幾年將是農產品的天下。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焦點是20105月分起南北韓發生爭議,南北韓發生爭議,美日在關島軍演,中國艦隊越過釣魚台發射飛彈與以警告,美國退出太平洋防線,就是因為稀土的供需問題。此外,在中國和日本因為釣魚台主權爭議,導致雙邊關係緊張之際,紐約時報一則有關中國已禁止對日本出口稀(rare earths)的報導,讓全球稀土大戰正式搬上檯面。

 

泰國與越南為全球兩大稻米出口國

泰國位於北緯6~20˚,屬熱帶地區,氣候呈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全年可明顯分為三季:3~5月為旱季,6~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為涼季。全年月均溫度22~25,年均降雨量1,000mm,全年日溫差較小,太陽輻射較充裕,適合水稻生長,因此成為泰國最主要的農作物,既是泰國人的主食,又是出口創匯農產品。泰國的稻田占全國耕地總面積52%,從事水稻生產的有406萬戶(約2,400萬人),占農業總戶數的77.5%。稻米每年有2~4季收成,年產量約2,300萬噸,占全球稻米總產量的7~9%;年出口量700~1,000萬噸之間,占世界稻米貿易總量25~35%,是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國,出口金額18~30億美元之間。稻米產業在泰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依據曼谷郵(Bangkok Post)20101111報導,201010月初至今,連場暴雨洪水肆虐泰24個府,70萬英畝農地受災,其中絕大部分是稻田。受到近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大型洪水氾濫影響,泰2010年的稻米產量可能減20%,收成可能跌至不2,000萬噸。雖然泰國仍有足夠的稻米庫存,稻米產量減少不致於影響國內的供應以及對外的出口,但泰國稻米價格已經自每公8,500泰銖攀升9,000泰銖以上(每噸約攀20~30美元),而在其他稻米生產國如越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均遭受天然災害的影響下,泰米價格有可能攀升至每噸一萬泰銖。另根Reuters報導,因遭受洪水襲擊,泰國農業部已2010/11年度(1)稻米產量預估小幅下調2,230萬噸,低於之2,260萬噸的產量預估,而通常泰國每年的稻米產量2,300萬噸左右。美國農業部於2010119公布的全球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中,將泰國稻米產量預估10月下調5萬噸,成2,035萬噸。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0101111公布10月居民消費價(CPI)4.4%,高於市場的預期並創下兩年新高,主因為食品價格大幅上10.1%,而中國正是泰國稻米的最大出口國。

除了氣候因素之外,根據泰國國際貿易研究中心研究,由於越南政府明確開發稻米生產與行銷的政策,未來十年泰國的稻米出口競爭力將漸不敵越南,在東協及其他市場的市占率都將漸失。泰國國際貿易研究中心表示,2020年泰國米的全球出口量將2010年減14%,跌860萬噸,越南則將增25%750萬噸。泰2010年稻米出口量預估1,000萬噸,越南則將600萬噸。但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則因實施重要的稻米開發策略,使得越南米對東協市場的出口,早2005年已超越泰國,泰米在該市場占有率39.6%,越南59.9%,未來泰國米對其他市場的出口也將漸減。泰國稻米行業協會並20106月認為,越南2015年有望超越泰國成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國。

越南種植水稻已4,000年的歷史,種稻面積分成七個區域:北方山區、紅河三角洲、北中部、南中部、西原、東南部和九龍江三角洲。稻米是越南民眾主要的糧食,目前越南有兩大生產稻米地區,北部紅河三角洲和南部九龍江三角洲,總面積400萬公頃。北部的紅河三角洲是越南第二大米鄉,每年只有春季和夏季兩穫;在南方則一年三冬春、夏秋與夏季,其中冬春的產量高,品質最好。另由於南部九龍江三角洲每年都發生洪水,影響種米活動,近年來一部分種植面積已經縮小,轉為水產養殖。

農產品價格稻米出口氣候異常稀土政策泰國洪災越南咖啡熱錢流入中國進口糧食危機全球資源競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