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中國夢和區域合作的匯流與交鋒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中國夢和區域合作的匯流與交鋒

周子欽  (2014/05/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5期》

   2014年的APEC,在相距13年之後,再度由中國擔任主辦會員國。與當年的情境相較,今日的區域形勢與中國的政經實力,都有重大的差異。在美、歐等既有的全球成長中心動力失速,權力平衡朝新興市場國家轉移的大環境之下,繼胡錦濤之後接掌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企圖以「中國夢」為號召,憑藉在本屆APEC的主場優勢,實現其一系列的內、外政經目標,甚至連結到來年中國主辦G20時的議程。中國相關的操作與目標,將與APEC既有的議程走向,以及區域內其他會員體的利益,激發出相互匯流或交鋒之勢,牽動未來本區域政經發展的新動向。

   本文從分析習近平的「中國夢」入手,說明中國欲藉2014APEC實現的內、外目標;然後討論APEC議程的主要發展及其關鍵意義;最後,沿著2014APEC的三大優先議題,剖析「中國夢」與區域合作議程間的交會點,以及可能引發的緊張。 

 

善用APEC追求中國夢

   繼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與胡錦濤時代的「科學發展觀」之後,習近平以「中國夢」標誌其統治下的中國新路線,並樹立自身不同於前任領導者的開創與獨立性。中國夢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長程目標,政治上追求「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經濟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實現中國夢打造物質文化基礎;社會面則強調「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朝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前進。根據習近平的詮釋,中國夢的實現分為三個階段:(1)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亦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體指標係2020GDP應達2010年的兩倍;(2)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亦即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3)最後才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李斌,2012)。

   這個願景的浮現與實現,有其客觀的因素:一方面中國30餘年的市場化改革,已面臨新的階段。發展新的成長模式,進一步改革開放,並處理中國國內區域與貧富分化的問題,才能提供「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這必然觸及更多、更廣的既得利益者,引發更難處理的政經角力。另一方面,對外開放與綜合實力的成長,促使中國思考如何扮演更積極的區域乃至全球角色,以形塑更有利於實現中國夢的外部環境。這意味著在涉外事務上更多的合縱連橫,並需逐步重組區域與全球的權力版圖。

   2014年主辦APEC年會,為中國提供了重要的契機。透過主導APEC的議程與方向,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追求兩個方面的目標:
(一)將習氏議程予以區域化,「倒逼」中國國內改革

   沿著「出口轉內銷」的思維邏輯,將習近平的國內改革議程予以「區域化」,成為APEC當中的主流意見,然後轉為促進國內深化改革的動力,排除習氏政經議程上的障礙。2014年中國要求其眾多部委在SOM1提出大量倡議,即與這個目標有關。
(二)增加戰略操作空間,樹立區域領導形象

   從區域經濟整合(REI)到連結性(connectivity)議程的發展,中國對來自亞太地區各會員體的壓力與需求,分別予以抗拒或接納,以增加中國在本區的戰略操作空間,甚至樹立領導形象。2014年中國積極促進FTAAP的發展,以及持續推進習近平2013年在印尼國會宣布的「亞洲基建投資銀行」(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倡議,便是瞄準這個目標。

中國夢APEC 2014區域經濟整合FTAAPTPP競爭全球價值鏈中等收入陷阱區域連結性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美貿易戰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