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社論】對於經濟二次衰退應抱持必要的風險意識

 

台經月刊

 

【社論】對於經濟二次衰退應抱持必要的風險意識

台經院  (2011/07/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7期》

       金融海嘯爆發,迄今已近三年,國際經濟復甦腳步,卻仍波折不斷,在全球資金流竄氾濫、通貨膨脹及資產泡沫威脅驟升影響下,未來經濟展望不確定性與風險,可說是有增無減。大致而言,先進經濟體復甦速度較慢,除了日本震災衝擊其未來經濟成長動能,歐元區經濟復甦穩定性,亦受部分會員國主權債信危機持續的威脅,而美國財政問題及公債市場,更猶如全球最大未爆彈一般。全球經濟發生二次衰退(double dip)的疑慮日漸升高。

對於2011與2012年景氣展望,若參考國際知名經濟研究機構晚近預測,目前除了英國經濟學人(EIU)看法持平,認為2011、2012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大致相同之外;其他機構如聯合國(UN)、環球透視(GII)、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世界銀行(WB)等,仍維持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略優於2011年的預測。換言之,當前認為全球經濟將會走向二次衰退的看法,尚非市場主流意見,而前述主要國際機構,仍未將二次衰退的可能性,納入預測模型之中。

若進一步比較美、歐、日三大經濟體,2011~ 2012年景氣展望,可以發現主要預測機構多認為美國經濟表現,仍將相對優於歐、日兩大經濟體,而歐元區2011年雖可能優於日本,但2012年在災後重建的提振之下,多數國際機構則認為日本經濟成長表現,將優於整體歐元區。大致而言,歐元區受到部分會員國主權債信風險的影響,市場主流看法仍不敢對其經濟成長過於樂觀。反之,受3月地震重創的日本經濟,雖於2011年受到顯著衝擊,但2012年卻將受惠於災後重建的相關需求而有所回升。

以美國而言,2011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多接近3%,最保守的世界銀行預測也有2.6%,而2012年多數國際機構仍預測其經濟成長可能進一步趨近3%,唯獨EIU持反方意見,認為美國經濟成長將略微下滑,成長率僅約2.5%。至於日本與歐元區的預測中,GII對2012年日本景氣的看法最為樂觀,預測其經濟成長率高達3.6%,而歐元區整體經濟成長僅約1.6%。不過,即使較為保守的EIU亦認為2012年日本的經濟成長率可達2.1%,仍高於同年整體歐元區的1.6%。目前多數國際機構認為2012年整體歐元區經濟成長率可能不超過2%。


逐漸響起的二次衰退雜音

主張全球可能陷入二次衰退的主要理由,基於三年前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世界各國雖紛紛採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與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面上讓全球經濟衰退於2009年年中觸底,但實際上許多問題日漸嚴重,而相關經濟部門不但未能解決問題肇因,反而讓其日漸惡化,當初該爆未爆的炸彈引信持續燃燒,故近三年來藉由氾濫資金刺激而呈現全球經濟復甦假象,最終埋下二次衰退的爆發隱憂。

除了一年半來不時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的歐洲主權債信風險,以及全球氾濫資金促成國際糧食、原物料與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的通膨威脅之外,全球金融海嘯時,該爆未爆的不定時炸彈中,恐怕以美國財政惡化與公債市場崩盤風險,最值得重視。

2011年以來,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PIMCO)首席經理人Bill Gross旗下管理總額達2,400億美元之總回報基金(Total Return fund),持續削減美國公債的作為,引發各界注意。Gross發表看法,認為過去美國公債係屬優質債券,普遍為各國所持有,若扣除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加勒比海島國銀行中心,以及世界前五大美國公債持有國,依序為中國(1兆1,541億美元)、日本(8,903億美元)、英國(2,955億美元)、巴西(1,943億美元),以及台灣(約1,559億美元)。

然而,金融海嘯後,各國已不願再增持美國公債,因而美國聯準會只好推行「量化寬鬆」進行護盤,自行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根據PIMCO執行長估算,當前七成左右新發行美國公債,皆由美國聯準會購買持有。一旦第二階段量化寬鬆(QE2)於2011年6月底結束,美國公債市場將難以為繼,市場泡沫將瀕臨臨界點。此外,根據美國財政部統計,美國政府債務目前已觸及14.29兆美元舉債上限,美國財政部亦估計,在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可能必須增發兩兆美元的新債。事實上,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已於2011年4月中,破天荒下調美國評級展望至負面。

換言之,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已是美國政府必須執行「飲鴆止渴」的作法。由於歐洲主權債信風險議題持續延燒,在美國政府提高舉債上限,發行新債的期間,美元可能階段性維持相對強勢,但隨著後續量化寬鬆再度啟動,國際資金將更為氾濫,並有顯著比例湧向亞洲資產市場及股、匯市,並進一步推升國際原物料與能源價格。一旦至此,2012年全球爆發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恐將大幅提高。


新台幣匯率後續走勢值得持續關注

以台灣總體經濟而言,2011與2012年最大的課題仍屬新台幣匯率問題。美國QE2結束後的後續發展,更將顯著影響新台幣匯率未來走勢。一旦美國再度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亞洲主要貨幣必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

在通膨方面,目前台灣物價膨脹問題不大,不動產市場不至於出現全面性泡沫化現象,但仍有精華區不動產價格飆升問題,需要謹慎處理。目前台灣進口物價指數上漲率大於生產者物價指數,而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漲率又大於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愈接近下游的產業,因其市場競爭激烈,難以轉嫁,利潤空間自然被壓縮。因此,就目前情況來看,台灣下游產業部門的企業,以及中低所得家庭的消費者,都是這場物價波動主要受衝擊的族群。

此外,2012年又將是總統大選的政策利多年,多項刺激內需與兩岸經貿政策,預計持續有正面消息出現。除了日前剛開放的陸客自由行外,2011年初中國啟動第十二個五年計畫(簡稱十二五規劃),宣示產業升級轉型、內需成長、平衡區域發展,以及提升人民福祉等國家改造工程。不但世界都關注,甫簽定兩岸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台灣,更是積極討論中國十二五規劃的衍生機會與課題。

有些業者認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只是大企業的賽局,也是台商的生存課題,但對台灣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關係並不大。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各經濟區域差距頗大,其實也不乏與台灣企業所擅長的產業領域,能夠形成互補關係者。由於兩岸各行各業的主、客觀條件均有不同,不同產業或不同企業的評估也都可能有所差異。大致而言,台灣業者是否能成功獲取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市場商機,關鍵因素仍在於自身產業核心競爭力與價值定位,是否能與中國當地發展需求配合。不過,在經營市場的動態過程中,自身利基與競爭力的持續維持,必然是企業長久生存之鑰。

全球經濟二次衰退歐元區美國財政日本震災主權債信風險經濟成長量化寬鬆原物料價格台灣匯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